玉石对华夏文明影响是悠久而巨大的,可以说玉石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古人就开始使用玉石砍圻工具(发现于迄今大约近万年的辽宁海城小孤山洞中)了,这件玉器工具不同于普通石器,是真正的透闪石质玉器(软玉)。此外,新石器时代的阜新兴隆洼文化(迄今8000)、沈阳新乐文化(迄今七千多年)和辽宁洪山文化(迄今约六千多年)也纷纷出土了大量透闪石质和蛇纹石质玉器,显然这时期的古人对石与玉的差别已有所认识,发现石器可以打制,而玉器只有通过磨制才能体现其韧性和美质。
玉与石的差别一:
为了辨别玉与石的差别,先人提出“玉多则重,石多则轻”,“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同时又进一步解释到:“玉,石之美德兼五德者”,何为五德:一、坚韧的质地;二、晶莹的光泽;三、美丽的色彩;四、细腻温润的纹理;五、悠扬悦耳的声音。以上解释虽略显不足,但已基本反映了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当时条件下,亦属难能可贵。
玉与石的差别二:
今人视玉,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一,广义的玉,简化的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其中包括软玉、硬玉、蛇纹石、南阳玉等。其二,狭义的玉主张除软玉,硬玉可称为玉外,其他皆不称为玉。
>>>战国多节配:(96×6×1)重量:375克
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艺杯特别金奖。此器是由重约六公斤的一块新疆和田籽料攻制而成,玉质白而温润细腻,无瑕疵。全器呈长带形(96×6×1)共29节,不可拆卸,但可自由卷折。主要由龙、凤、螭、兽面纹饰组成。其形象正面和侧面兼备,也有集龙凤于一体的,寓意为驱妖辟邪,龙凤呈祥。主纹表面饰以?纹,云纹,纽丝纹,鱼鳞纹,虬纹,纹饰繁缛。此玉雕作品集切割、平雕、分雕、阴刻、剔地、透镂、碾磨等多种技艺于一器。它的两面均以细线刻出龙、凤的眼、角、冠、嘴、爪、鳞甲和羽毛,极富动态之美感,纹饰精细,造型完美,工艺复杂,难度极大,历时一年多攻制而成。此玉雕作品是战国治玉工艺的完美体现,它传承,发展了战国玉雕艺术,是一件极其罕见的玉雕佳作。此玉雕作品洒脱、飘逸、自然、婉转、柔顺,极具艺术收藏价值,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此器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大师精品展中被评为特别金奖。
用途:配饰、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