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翡翠新闻

> 想靠文物发大财概率极低 收藏不可太浮躁(图)

想靠文物发大财概率极低 收藏不可太浮躁(图)

http://feicui168.com 2011-06-24 08:48:25
在公益鉴宝活动上,钱币专家正在鉴定一枚古币。专家表示,一件藏品并不是只看经济价值的,真正懂收藏的人会从艺术和工艺鉴赏方面去欣赏它。(本报资料图片)   在公益鉴宝活动上,钱币专家正在鉴定一枚古币。专家表示,一件藏品并不是只看经济价值的,真正懂收藏的人会从艺术和工艺鉴赏方面去欣赏它。(本报资料图片) 潘凝女士收藏的西洋古董首饰。 潘凝女士收藏的西洋古董首饰。

  “老百姓知道所拥有的文物值钱,有意识地送去给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好事。近几年有许多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甚至一些商业机构所举办的大型鉴宝活动所出示的文物也真假难辨,收藏爱好者花了几十万元买了赝品又卖不出去是常事。所以,让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宝其实更要做的是知识的普及。”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冯素阁说。而另一方面,专家也指出,正因为市民收藏知识未跟上,又想把艺术品当作商品来投资,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应多参加展览活动,了解更多收藏知识,多看博物馆展览的文物和撰写的书,看多了真品才懂得如何辨别真假。

  求鉴者多初哥 送鉴品多家传

  “其实真正的民间收藏家送来给我们鉴定的并不多,他们一来是自己有眼力,二来有收藏圈子可交流。所以来找我们鉴定的大都是刚入门或者忽然发现家中有古物,想拿来问问情况的街坊。”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谢海山说,由于近年来媒体对古董文物收藏和鉴赏的宣传多了,比如央视和地方电视台都有不少鉴宝栏目,让不少人忽然发现家里从小就看在眼里的东西似乎真是个“古物”,或许挺值钱也不一定呢?不少专家表示确实发现有人是把家里原本是喂狗、喂鸡的盆子或者堆在角落里的老物件都拿来了,尤其是在听说了谁家不起眼的瓶子居然是价值十多万的宝贝后,更加增添了冲动。

  越秀区就有一位80多岁何老太太,有一天朋友到家里玩,发现她家用来喝茶的老茶壶很像是古物,认为应该挺值钱的,于是老太太就带着茶壶找到了古今通宝的王女士求鉴,居然真是明代官窑青花瓷,市场价值大概两万多元,于是老太太小心翼翼地带回家去了,没想到小心过了头把茶壶盖给打碎了,于是心痛地扫进垃圾筒给扔了。隔了几天又带着一两件家中老物件去找王女士时,聊起打碎的壶盖,才更是郁闷,原来就算是破瓷片,每片其实也能卖到一百多元。

  “遗憾的是,大部分街坊充满希望带来的古董其实都是仿品,虽然也有发现价值很不错的真品,但是比较少。”谢海山说就怕那些花了冤枉钱购买古董的人,一听说只值两三百元的时候就生气不高兴了,倒是抱着家传物品来的更能平心静气,因为以前一直就没觉得是好东西,只是被藏宝热的气氛带动拿来碰碰运气而已。

  倾家荡产买假货 值钱珍宝当破烂

  省鉴定站专家刘成基感叹“若早一点普及免费鉴宝,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了!”在前来给专家鉴宝的市民中,上演了一幕幕悲喜故事。

  省博今年3月12日的第一期公益鉴定中,就有一个四五十岁,来自东北的先生带着20多件自己所买的文物,十分振奋地强调这是全国博物馆都没有的“极品”,是明代官窑,并且表示省博物馆愿意要的话,他愿意全部捐赠。但是专家一鉴定就发现全部是假货。更典型的是早几年曾有60多岁的四川老先生拿了一件缺口的小瓶子,外加一车文物过来省博物馆,他说这个小瓶子是在90年代初约仅用了2000多元买下,属于五代的柴窑,可是陶瓷组专家却发现只不过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仿瓶。据说后来他还拉着车载着“宝贝”全国找买家,让本来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妻子也和他离婚了。冯素阁回忆起这事,评价说有些痴迷其中的玩家简直就是“走火入魔”了。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林滔表示,玩收藏的街坊们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有骗子说文物刚从工地挖出来的,但事实上是事先埋好的,市民就误以为是出土文物,结果被骗几百块几千块,“一般情况下,普通市民买了赝品的损失范围大多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内。”

  买到赝品很痛心,而家有宝贝却不知宝,也是十分可惜。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副站长刘成基在最近的鉴宝活动中就遇到有市民拿着家中收藏的瓷器来鉴定,该市民坦言平日根本就没把家中这瓷器当回事,只是看到卷起了一阵鉴宝的风潮,就有所动心,“我们一看,就觉得那陶瓷的品相好,是接近官窑的明清瓷器,值不少钱。其实这样的例子我接触过很多。”还有位佛山的曹先生带来一只爷爷留下的青瓷瓶子,他介绍说,爷爷原在澳门把瓶子放在当铺押钱,后来又赎回,带回广州。爷爷去世后,儿孙后代商量如何分割爷爷剩下来的财产,才想到这一只青瓷瓶子,刘成基鉴定后判断是清末日本仿中国制造的一件瓷器,“虽是仿的,但很有价值!”此外,他透露说近年在上下九和恩宁路有不少老房子遭到拆迁,一些残留的窗户也是有价值的文物,从收购站处辗转来到此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很多从这些老房子拆下的满洲窗很不错,但不少居民并不认识,就这样扔掉了。”

  藏友故事

  “收藏爱好者不要独来独往”

  皇甫江潘凝夫妇有一家西洋古董行,钟表首饰这些共有几千件。但令皇甫江在收藏界知名的是他藏有近5000件冷兵器。皇甫江一直坚持认为,在收藏方面,中西文化交汇是最好的,中国人应该要学会“睁眼看世界”,学会接受不同文化。而和他的观点殊途同归的还有另一名藏友古先生,在广州一国企上班的古先生业余从事收藏工作已有20个年头。他建议收藏爱好者最好不要“独来独往”,“收藏是一个反复比较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聚合其他人的资源才能实现收藏效益的最大化。但要加入"圈子",自学收藏知识和理论很重要。”另外收藏非一个谋求一夜暴富的博彩行为,反而能够在收藏之中学到鉴宝知识和传统文化,看到好收藏品,认识好朋友,这种收获才最实在。

  专家建议

  先学知识再购买 收藏不可太浮躁

  大部分来鉴宝的市民通常第一句话就是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第二句话就是:“这个能值多少钱?”专家们认为其实这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走进收藏,就一定要多掌握鉴赏知识,二是不能带着太浮躁的发财心态来投机文物。

  回归欣赏艺术品本身价值

  全民收藏热后,文物市场跟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刘成基介绍说,以前大家觉悟比较高,藏有文物就会捐给博物馆,现在大多数是有偿捐赠,而且现在来求鉴的很多人都是冲着一夜暴富来的,但哪会都是这么幸运呢!专家谢海山也表示,收藏热跟财富观的变化也有关系,国内经济发展了,投资致富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很多市民的收藏水平和知识却并未跟上,把艺术品当做商品来投资,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他建议市民应该以平常心态对待收藏。冯素阁也建议,“爱好收藏的市民尽量少买,尤其是不要花大价钱买文物,应该多参加展览活动,了解更多收藏知识,多看博物馆展览的文物和撰写的书,看多了真品才懂得如何辨别真假。”

  古今通宝公司的王女士一直对找她鉴定或者把宝贝放在公司拍卖的街坊说一句话,“如果想靠买卖文物来发大财,就等同于被雷劈的概率一样。每次看到有人花一生积蓄把文物当商品一样去买卖,就很心痛。应该让文化回归艺术品的本质,多学习多看多交流,提升自己的鉴赏和欣赏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她说甚至见到过街坊带来的古董在被专家认为是仿品后居然揪住专家的脖子要大打出手,这种心态和素质真的是太需要提高了。

  文物鉴定人才也鱼龙混杂

  同时,刘成基也指出目前鉴定文物的人才鱼龙混杂。“许多人自称是专家,又不一定是专家。像我们单位,要考取国家责任鉴定员,需要有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中级以上职称、在文物鉴定站工作过5年以上等等,才能拥有文物鉴定责任人资格。”但是,民间确实有许多在某方面文物很有见识的收藏家,功力非常深厚,但由于没有相关资格证明,是否遇到真专家,一时也很难确定,“所以,目前收藏这么热,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确相对少一点。”

  记者手记

  这年头有那么多街坊对各种老物感兴趣,从“盛世玩收藏”的老话看,确实是个大好事。不过,冲去找专家的大都是初入门者,兴冲冲怀抱希望而去,却被告之大多是仿品,实是一大遗憾,这说明“收藏”是门大学问,还真不是随便能“玩”的,得下苦功夫修炼。

  专家们也说了,玩收藏最紧要把心态先摆正了。不少街坊纯粹是只想发财,一听说宝贝所值的价格不高,就开始铁青着脸,生老鼻子气,最夸张者居然还揪着专家的脖子要揍人,这可就没意思了。玩收藏是讲文雅、论修养和长知识的好事,如果只认钱的价值,不讲文化内涵,那还是别玩收藏了吧,买只好股票或许还更能实现目的。

  信息时报记者 钟俊峰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