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缱绻的爱情、美丽如芙蓉花的女子,《诗经》对佩玉的描绘充满着浪漫与温情。从先秦两汉历经宋元再到现代,佩玉传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 佩绶制度是中华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观地体现了佩戴者的社会地位。佩玉种类繁多,有的单独使用,有的成组出现。组玉佩就是将几种形状不同的单件玉佩,以彩线穿组,合成一串。组玉佩是佩绶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色彩斑斓、叮当作响的组佩,不仅使人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美感,而且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古人身上戴上玉佩,走快了玉佩就叮咚作响,有失仪态,所以佩玉用以节制步伐。一直到唐代佩玉节步的作用才慢慢淡化。明代崇尚儒教,佩玉节步功能又有了一些恢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玉德理论对佩玉文化的影响最大,君子佩玉不仅是为了遵守礼节,其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也要如玉般洁净,故有“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君子与玉, 比德焉”之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不断变化,现代佩玉的审美意义已开始超越了原始的礼节意义,但佩玉依然是美好人格和品德的象征。近日,北京爱家收藏品市场举行的“和田籽料佩玉文化节”,展出了上百种不同款式的和田佩玉,让观者在赏玉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艺术的审美享受,还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各式各样可爱的挂件是此次展出的一大特色。红色的小玉鱼刚从眼前游过,就听见玉蝉“一鸣惊人”的声响,小玉兔趴在弯弯的月牙上面,欣赏两棵环抱在一起“节节高升”的竹子,一只碧玉青蛙趴在红色糖皮的玉龟背上。而那些晶莹剔透、温润亮泽的玉镯,充满了古典风情。籽料做的手镯给人一种纯洁、大方、轻盈的美感,有的像一袭白衣的香妃身旁翩然飞舞的蝴蝶,有的又像是冬天透明的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而碧绿的玉镯像夏日的绿波舒缓地荡开……
展出中一个鹅卵石大小的和田玉山水牌吸引了笔者。一位老翁坐在嶙峋的石头上,背靠着一棵繁茂的白杨树,看小桥流水,云卷云舒。玉牌上这种闲适与超然的构图给人一种“玉面洁净清世尘,禅心慈悲度众生”的感觉。在经历了人事沧桑,方领悟到生命的质朴与自然。这个山水牌是著名玉雕大师苏然的作品,雕工精细,线条翻卷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