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没有玉石矿的蚌埠,却掩藏着“玉石村”、“玉石街”,2千余家玉器加工作坊,5~10万人以玉石为生……
但蚌埠之玉,依然很幼稚。蚌埠“玉”向何方?连日来记者前往调查。
仿古玉惟妙惟肖,一般人很难分辨
在去蚌埠之前,尽管一位从事玉石收藏的朋友告诉记者,蚌埠玉器市场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当记者到达“玉器村”时还是大吃一惊。依着“内部人士”的指点,记者在这座村里小住了2天,一个庞大的“玉石仿古”链条终于展现在记者面前。
玉石商来自昆仑山下
走进位于蚌埠城东龙子湖区的马村,村头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这些就是玉石,都是从昆仑山运来的。”给记者领路的玉商谢国海告诉记者。今年33岁的谢国海从十几岁就开始和玉打交道,现在已经是蚌埠玉器行业的一个知名人物。
谢国海告诉记者他就住在马村,每天早晨8时左右,他都要来到这些石头商铺前面,看看有没有自己中意的石头。
石头商铺的老板马福海看到记者是谢国海的朋友,想都没想就将谢国海和记者引进里屋,他的床边堆着小型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玉石!”“最外面的是几十元一公斤;中间的是几百元一公斤;床边的要几千甚至几万元一公斤。”
马福海一年前从昆仑山拉了一车玉石料千里迢迢来到蚌埠,他称自己还是一个新手。“10多年前在蚌埠的青海玉石料商只有1家,一年前有20多家,现在已经达到30多家。”“玉石料生意现在也不好做,别看我这一堆石头,买进来花了四十多万呢。”马福海说。
在马村小巷里穿行,犹如进入迷宫一般。几乎每移动一步都可以看到玉器店和作坊的影子。记者进入店铺,看到整个铺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玉器,而店面的后面既是住宅,又是生产玉器的“车间”,呈现“前店后坊”的格局。
据了解,马村里大约有500多间民房,平均每间民房里就有2家玉石加工厂。“马村有多少家玉器店,我虽然住在马村也不是十分清楚,估计至少有八百家。”谢国海说。
来自江苏扬州的玉商在挑选玉石料
“玉器村”有个潜规则
虽然已经是中午时分,数百家玉石加工厂在简陋民居的掩盖下依然在工作,刺耳的声音、阵阵呛人的粉尘从民居内飘出。24岁的尹华成正在粉尘弥漫的 雕刻厂内,专心地用一只玉签,耐心地打磨一个玉人身上的花纹。尹华成从合肥水家湖老家来到马村已经2年,但他是资历较浅的一个学徒:“我学好打磨技术,就 可以准备拜师学习玉器的仿古技术了。”
“拜师”在“玉器村”里非常重要。“你是否拜师,决定着这个村子会否接纳你;决定着你能否在蚌埠玉器这个庞大的玉器行里站稳脚跟。”谢国海说道,这就是“玉器村”的“潜规则”。
正如谢国海所说,记者在探访时发现,马村里的500多栋居民楼虽然分布得杂乱无章,但屋里的众多玉石工厂却在潜规则之下,自发地安排得井井有条。谢国海告诉记者,村子深处住着他的师傅,他是蚌埠玉石行业的第一代人物。
“玉器仿古技术只在师徒之间传授,”谢国海告诉记者,浓浓的师生情谊保证了“玉器村”内仿古技术独特的流通渠道。如果无人指点,想了解情况的外人进入“玉器村”,肯定会晕头转向。
玉石加工“分工”群落
其实,在蚌埠说起玉器,很多蚌埠人甚至都不知道马村,只知道市中心的南山街和纬二街。南山街是我省最大的玉器交易市场,而纬二街则是专门从事仿古玉器制作的批售市场。
记者来到纬二街时,已经是中午12时许,300多米长的街道上,居然有300多家玉石加工店铺。该街第二间铺面便是24岁的陈瑶开的,陈瑶正把 一棵浸泡在药水里的玉石灵芝拿出来打磨,陈瑶给记者讲了他选择纬二街的真实故事。2004年的夏天,从新疆回蚌埠的火车上,拥挤的车厢显得非常燥热。学徒 陈瑶一直坐着,寸步不离他膝盖旁边的黑皮箱。他在扬州一家玉石作坊里当学徒5、6年,所挣的血汗钱就换来了皮箱里的20公斤和田玉石子料。几日几夜,陈瑶 抱着这堆石头回到了蚌埠,但由于经验不足,他将这堆石头一一剖开时,却发现里面并没有上好的玉料
“赌石”经历让他放弃了在马村开设玉石加工作坊的想法。1年前,他和弟弟在纬二街开了个店,专门替 人把玉石半成品“做旧”。陈瑶告诉记者:“纬二街的玉器作坊只是做玉器的一个环节:单纯地把玉器半成品做旧。马村以加工为主,南山街是玉器销售的集中地, 他们那里销售的玉器,不仅仅来自蚌埠。”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在密布交通网络的掩盖之下,在蚌埠的郊区甚至一个寻常巷陌里,成群的玉石作坊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悄悄地形成了玉器村、玉器街、玉器里弄。一个庞大的玉器链条,在马村、南山街、纬二街展现出来……
[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