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翡翠新闻

> 传统工艺:水凳雕琢玉石器

传统工艺:水凳雕琢玉石器

http://feicui168.com 2011-11-27 08:56:26

  1960年初公司里第一次派我到外地出差,是和孙经品老师去扬州进行收购工作。当时扬州玉器雕刻厂工人们还在用古老的水凳制作玉器。水凳的运作原理有些像老式的脚踏缝纫机,玉雕工人们不停用双脚踩下面的两根竹制踏板,踏板上的帆布条带动上面的卧式轴杆,轴杆的顶端有雕刻用的金属砣子。移动帆布条在卧杆后部的前后位置,就可以利用卧杆后部直径的粗细不同来改变转速,但转速的调整范围是十分有限的。每个工人身前都放着一只烧饭的大铁锅,里面盛着琢玉用的红砂。当时正值天寒地冻的时节,工人一手在冷水中掏红砂,另一只手托住玉器来琢磨,十分辛苦。关于这种水凳式琢玉机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现在普遍使用的电动琢玉机和金刚砂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才逐渐出现的,从此水凳和红砂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央电视台的《走近科学》栏目中曾报道过,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腾冲的少数民族地区仍有人在使用水凳雕琢玉石器呢!

  在扬州验货之后,我和师父两人马不停蹄地到苏州验货。当时苏州玉石雕刻厂刚搬迁到苏州市内的闾邱坊巷。时任厂长朱保民,解放前曾在上海一家古董店中学徒,很有一套生意经,尤其擅长“长短枪”。“长短枪”就是在开价时故意把一些货品的价格开得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他从客户挑选的货物中就能了解客户对市场价格和货物的熟悉程度。六十年代的苏州玉雕厂除了传统玉器之外还有一项拳头产品,是将岫岩玉(当时称为“新山玉”)切割成薄片,然后用竹弓铁丝配合红砂拉出各种镂空图案,再把加工好的玉片镶嵌在仿红木的首饰盒或小橱柜上。这种产品深受国外客户喜爱,当时出口量非常大,如今在国外的古玩店或小拍卖行中还能经常见到。

  1960年秋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使我眼界大开。当时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地都有可以出口的旧工艺品参加交易,规模空前。1960年以后我每年都去参加广交会,一直到90年代从工艺品公司退休为止。在我二十多年的广交会生涯中,看过的出口工艺品不计其数,也见到过几件现在看来堪称国宝级的工艺品。记得1984年时在广交会上,福建外贸的一位同志拿了一方田黄石摆件来征求我关于出口价格方面的意见,这方田黄色纯质润并有清晰萝卜纹,还请高手精心雕刻了薄意十八罗汉。整块原石大约有成年人的一个半拳头那么大,是我亲眼见过最大的上等田黄石。据说挖到此石的石农,在一年夏天挖了两个月都一无所获,正准备放弃,一天中午在田头午睡,做了一个梦,有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让他继续往下挖,结果真的挖到了这块田黄石料。

  田黄是福建寿山石中一种,雕刻石材中的极品。就是产在寿山田坑中的黄色石材,石质温润绵密,带有萝卜花似的纹路,绝大多数带有天然的裂纹称为“隔”。田黄自清代开始由于受到皇家青睐,被尊为“石帝”而身价倍增,清朝历代帝王特别是乾隆皇帝大量收藏田黄石并用田黄治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溥仪企图从沈阳逃往日本时携带的乾隆田黄三联玺。田黄自身无脉可寻,产量极低,数百年开采下来已经挖掘殆尽,造成上等田黄石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自古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近十年以来上等田黄的价格已经超过黄金百倍,前面提到的那块大田黄摆件当时的出口成交价是人民币十三万元。同样大小的上等田黄原料在90年代初期售价就已经超过二百万元,如今更是要千万元了。

  (沈恺宇整理)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