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2011年1月9日,在北京某拍卖公司举行的“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然而一年之后,这桩“旧闻”被网友们翻出来,围观嘲笑,因为根据基本的历史知识,汉代根本就没有“凳子”。网友们戏称这套被拍卖公司描述为“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是从当代“穿越”回到汉代的。
艺术品拍卖市场造假顽疾在令社会舆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引起了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
据悉,目前我国拍卖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即“不保真”,拍卖公司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将收藏品展览出来,购买者中意就出价。委员们认为,我国拍卖法滞后于市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机构的不作为,是造成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屡屡造假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常出现一些文物鉴定严重失误的事件,而且鉴定者都还是一些资历很深的专家。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应该从国家级的文物鉴定机构及专业人员的思想上和专业水平上找原因。其次,造成文物鉴定乱象的另一个原因,是专家在鉴定完真假后一定要估计价格,这样也影响了文物鉴定的公正性。另外,国家现在还没有对文物鉴定机构和鉴定者进行资质认证,也容易造成文物鉴定‘乱中添乱’。”余辉委员表示。
“在没有专业鉴定的保障下,一幅价值几万元的画能被拍卖行炒到几十万元,作假更是无孔不入。”在茅善玉委员看来,拍卖行的诚信缺失是造成文物艺术品市场赝品充斥的重要原因,她还表示,“诚信问题已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对此,靳尚谊委员非常赞同。他说:“拍卖行确实存在很严重的诚信问题。为了赚手续费,很多艺术作品不经鉴定,或把赝品鉴定为真迹进行拍卖。拍卖行赚了钱,买家却吃了亏。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艺术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拍卖法,加强对拍卖艺术品真伪的管理,约束拍卖行为。”
鉴于目前艺术品市场“造假满天飞”的情况,许钦松(微博)委员建议,应该建立权威的艺术品鉴定和评估机构,同时由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管理办法,对艺术品造假行为进行严惩。“根治艺术品市场赝品横行的关键,在于设立专门法规和执法力量,对造假者予以重罚,同时注重艺术品鉴定师的人才建设。是不是真的看走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业内有说法称,这样的拍卖行为有骗贷嫌疑。许钦松委员指出,“如果真是这样,会给银行造成很大一笔损失,专家和骗贷者之间有没有其他关系,这是一定要继续追问的。严重的造假者,该坐牢的就要坐牢。”(李昕 吕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