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百年好合”(图片来源:优网)
翡翠“一露甘甜”(图片来源:优网)
胡焱荣翡翠作品 资料图片来源:经济观察网
胡焱荣翡翠人生之“舍与得”的禅意
经济观察报 陆然/文 2009年8月18日,对于富御珠宝艺术总监胡焱荣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终于完成一生的梦想,在台北建立了全球第一家翡翠艺术博物馆??莹玮艺术翡翠文化博物馆。胡焱荣希望更多的人来分享他的梦想,流连在翡翠的世界中,体味人生的各种境界。
44岁的胡焱荣看起来更像一位禅者。他说话轻柔、表情淡定、眉宇间总透露出沉思的凝重。十年前,和夫人刘伟贞一起在创办富御珠宝的时候,胡焱荣就打算为他的艺术品开设一家博物馆,供所有人欣赏,而不是只卖给少数有钱人。一次,一位日本商界大亨驾私人飞机直奔台北,找到富御珠宝的艺术品展示中心,提出要花2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购买其中一件艺术品,胡焱荣却漠然拒绝:“这些艺术品是非卖品。你出多少钱,结果都一样:不卖。”
精致的世界
1965年,胡焱荣生于缅甸最大翡翠矿区帕敢的华侨家庭,先祖为清代举人,由于家业传承,幼年时期,他便对翡翠有超乎常人的熟稔与浓厚情感。从曾祖父那一辈起,他的家族即开始从事翡翠开采与原石买卖,在缅甸北方经营了上百年的胡家,已拥有18座翡翠矿坑。
像很多缅甸孩子一样,胡焱荣的教育是从寺庙开始的。9岁那年,他就被送进寺庙出家,到15岁还俗,随即前往缅甸瓦城“金色宫殿僧院”潜修静坐,学习佛法。1983年,他进入瓦城大学读书,主修矿物学和哲学。从1985年起,成年的胡焱荣开始承继家业,往来缅甸和泰国之间,从事翡翠,红、蓝宝石的原石买卖,同时也开始学习宝石切割技术和珠宝设计。
胡焱荣认为,真正的翡翠艺术还是从古代中国的宫廷里传播开来的。和中国的翡翠文化相比,缅甸的翡翠设计思想显得有些单薄。1995年,胡焱荣到台湾学习中文,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参观了他心仪已久的 “翠玉白菜”,与“翠玉白菜”产生了深刻的交会。当时,他心中顿生了这样的意念:“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它传世的作品,中国不能只有一个翠玉白菜!”从此,胡焱荣便决定投身翡翠艺术创作,于是“翡翠”便成了他艺术与生命的修炼场。
2003年,胡焱荣遇到一位知音??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秦孝仪受邀观赏胡焱荣的翡翠艺术品,惊讶于其突破中国传统治玉手法,秦孝仪给胡焱荣的翡翠枯荷题了名??“根柢风流”。这使得胡焱荣对这件作品更是倍加珍惜。此后,“根柢风流”成了胡焱荣的富御珠宝店里的镇店之宝。而这两人更是成为忘年知交,秦孝仪题赠“莹玮艺术”四字,为当时计划中的博物馆馆名。
从1999年开始,胡焱荣雕刻完成了五十多件他心中的艺术极品。胡焱荣说:“秦院长认为,翡翠艺术之美,美在它的精巧。而翡翠艺术博物馆,则应重在它的雅致。”他说,为此,自己专门邀请了长期关注世界各地博物馆发展、知名建筑师姚仁禄先生统筹主持博物馆设计。如今,馆内的摆置方式颠覆传统靠墙摆放,营造出人与展品之间对话的可能性,并搭配特殊光源设计,让光与影流动出生命的氛围,让观看展示作品的人们透过艺术品看见自我,产生心理和情感的投射,进而创造出真实而难忘的艺术体验。
如今,出现在人们眼前的莹玮艺术翡翠文化博物馆的大门,宛如一件大型的翡翠装置艺术,三十六个由翡翠琢制而成的莲蓬(莲蓬,象征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如同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大门上的“门钉”,而翡翠莲蓬并非一式一样,每一个莲蓬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有的莲子已落尽,有的莲子初露,并以特殊的技法,将翡翠材质转化为金属锈蚀的色泽和质感。
人生与舍得
显然,胡焱荣对翡翠雕刻艺术的追求高于他对生意的兴趣。1985年,他第一次去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展示出来的艺术效果让胡焱荣深受震撼:用一半白一半绿的翡翠雕琢出的白菜鲜活欲滴、足以乱真,叶片上停留着一只螽斯和一只蝗虫,毛须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胡焱荣感觉到,像“翠玉白菜”这样的艺术珍品,具有永恒的价值,这正是他追求的梦想。平时常常沉思入神的胡焱荣说,自己对人生的思索从童年就开始了。他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作为一个享有富贵生活的古代尼泊尔王子,佛祖最终要选择出家呢?于是,他也决定出家。
在度过了6年寺庙生活后,胡焱荣选择离开了寺庙,因为他觉得修行不一定需要在寺庙。但在此后的生活中,佛教思想一直影响着他,他饮食清淡,坚信每天只食两顿才能保持健康,他从佛教经典中吸取了大量智慧和灵感,并且,经常找一个安静、空气清新的地方打坐。如今,每次开工之前,胡焱荣和雕刻师一起闭目打坐,深呼吸,调整好状态后,再投入加工。
与此同时,佛家“舍得”的思想对胡焱荣的创作影响很深。敢于割舍是胡焱荣作品最令人惊叹的地方。但作为艺术家,胡焱荣对石头的“浪费”又是惊人的大方。传统的翡翠雕刻思路是尽量保存翡翠原石的大小,胡焱荣则推翻了这一传统思路,他不惜最大限度地去除多余的石料。一块20公斤的原石,雕刻完成后的成品重量可能只有2公斤。比如,富御珠宝店里的“宝物”??“根柢风流”,作品在细腻度上登峰造极,突破了翡翠的重、硬、脆的元素,创造出轻、柔的效果。“根柢风流”的原石是一块重八九公斤的三彩翡翠原石。耗时三年,反复修改十数回,完成时作品仅重不到一公斤。如果不是这位翡翠矿主收藏甚富,再加上那种对艺术品的极度执著,这样的魄力的确让人无法想象。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富御的艺术品深谙“舍与得”的禅意,在材料取舍上大胆而有气魄。有的翡翠从原石20公斤最后下刀后只剩下1公斤,甚至0.5公斤。
也是出于这样的理念,富御将中国的典故、哲理转换成艺术品,使作品富含东方文化底蕴。“海阔天空”正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生长于峭壁绝境的蕙兰,兰根穿透垂于险壁间的麻绳,充分展现强韧的生命力。取材珍罕的老坑种与墨翠共生翡翠,巧雕粗朴的绳结与蕙兰丰姿,以形寓意。作品创意源自胡焱荣20多年前的黄山之行。峭壁上的松树使他体悟到 “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境,人生中遇到峭壁就像未经琢磨的原石,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在逆境也应懂得转换、释怀。
在胡焱荣眼中,翡翠不只是奢侈品那么简单,更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胡焱荣心中所想是如何通过翡翠来传承儒家文化和中国气质,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翡翠商人。他说:“1000年后的人们看到这些作品,就像找到一本历史的记录,一个文化艺术创造历史的记忆,人们通过阅读它而得到一些不同的灵感。”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网
胡焱荣:我会给石头把脉
坊间有句话:到台湾要看《翠玉白菜》,到北京要看《百年好合》。其实,《百年好合》是翡翠艺术家胡焱荣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去年10月,它与《一露甘甜》一起被胡焱荣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也是故宫首次永久典藏当代翡翠艺术家的作品。胡大师在台北创办翡翠文化博物馆,目前又在北京开办翡翠艺术中心,虽然还算不上正式的博物馆,但他希望这是未来的方向。
不能只有一个《翠玉白菜》
因为好奇与贪玩,7岁时的胡焱荣把摆在桌子上的一个花瓶摔碎了。那是祖父非常珍爱的一个明代花瓶,被罚跪的胡焱荣无法理解祖父为何如此宝贝这个花瓶。“祖父说,这个花瓶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那是历史,是记忆,它没办法复制,是现在的东西所无法代替的。”
当时的胡焱荣虽然对祖父的话还懵懵懂懂,但是因为家族在缅甸从事翡翠开采与贸易的缘故,胡焱荣从小就对翡翠产生了兴趣。长大后,当他第一次在台北故宫看到《翠玉白菜》,胡焱荣就萌生了用翡翠做艺术品的想法,“《翠玉白菜》是清代宫廷文物,是历史记忆,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它传世的作品,中国不能只有一个《翠玉白菜》。何况现代有更好的翡翠原料,又有新的工艺,为什么不能创造新的记忆,变成后人的历史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曾这样评价胡焱荣的作品,“在市面上看见的很多东西很俗气,而你的东西非常雅,非常精致。”
想要出精品,就要学会舍得
其实,为了做出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品,胡焱荣磨掉了不少价值不菲的原石。而在胡焱荣看来,想要做出精品,一定要先学会“舍得”,“虽然玉是昂贵的材质,但因为你舍不得,就会俗气。我做《根柢风流》时,选的是一块三彩的原石,原石上被人们看重的翠绿其实是不少的,我去掉了很多绿的部分,师傅们心痛得不得了,最后只保留了一点点绿。因为再多一点就会很俗气。艺术品不能靠‘多’去强调表达它的价值,要把造型里比例的重点和视觉重点提炼出来,其他部分就毫不可惜地拿掉,不管它有多么珍贵。”
为了实现新创意,自创技法
蛛网状的镂空透薄和蝉翼一样的纤薄透光,在胡焱荣的作品中几乎随处可见。这样的效果显然无法用传统技法达到,“用传统技法无法实现我的新创意。怎么雕都会破。所以我要自己发明技法。我会做实验,比如切下一块做测试,慢慢研究如何调整力度和厚薄,才不会破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艺术品的成功,是经过很多冒险和失败的。”
胡焱荣在《百年好合》中也进行了全新尝试,作品的一侧保留了原始石皮,那些未经雕琢的岩壁让观众见识到翡翠的“真面目”,而色泽不同的两株兰花,同根生长于绳结之上,一株淡紫优雅,一株清盈翠绿,两株兰花都有含苞待放的花蕾。胡焱荣说:“花苞代表的是一种期待。蝴蝶期待兰花盛开,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可以实现。”
让石头有中国的思想和哲学
想要成为大师,除了拥有冒险精神,还要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观察力,如张大千、徐悲鸿以及齐白石对自然界的观察比一般人更透彻细致。“艺术家的敏感精神要特别强,要有敏感点,这个敏感点和程度还要不同于世人。比如看到一块翡翠原石,根据经验,我看得到里面的色彩和结构,我看到的不是石头,是多种美的结合体,然后想怎么样把最美的部分呈现出来,它必须有中国的思想和哲学,也就是说我会给石头把脉。”
晨报记者 张硕/文 史春阳/摄
旁观
至美无价
曾经对台北故宫的憧憬之一,就是《翠玉白菜》。没想到到了台湾,在看台北故宫之前,先踏进翡翠文化博物馆,一下子使后来看到的“翠玉白菜”从心目中的神坛降到人间,而且有了“不过尔尔”的感觉,也终于明白艺术的进步与退步,从来都不是一件绝对的事情,与所谓生产力发展、社会变迁等外环境相比,更重要的其实是人心中对美的态度。
翡翠文化博物馆并不大,里面展出的都是馆长胡焱荣大师的作品。虽然只有寥寥几十件,但其对观者的冲击程度却超过许多大型博物馆。因为在这些展品中,向美的意态强烈到近乎极致,令人面对之时无法平静。
翡翠特有的莹润华美与作品本身的形态结合在一起,细微玄妙之处难以言表,作品内涵中的文化意境更是达到一种高妙的境界,比如很多作品里都表现的生命自然轮回等哲理会将人带入深沉的思索。无论是作品的思想还是技术,都不难看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突破。
如果这些艺术层面的内容令有艺术修养的“雅人”驻足,那么震撼大多数一般观众的,无疑是这些作品的价值。当知道面前的一个个小雕刻摆件无一不是用价值亿万的翡翠原石破解而来,而且刻掉的部分差不多都已成齑粉,恐怕没有几个人还能面不改色。
胡焱荣大师的外表如玉一般温润平和,说话轻声细语,但其内心的艺术激情却澎湃激荡,他说他要挑战五千年以来没人做过的,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中国人应该怎样呈现美。
艺术创作中,材料从来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到目前为止,胡大师的翡翠艺术品,在材料的价值方面已站在巅峰。其实,材料选择同样含有一种深意,将价值亿万的宝物解构、重组,单纯的财富破灭之后,涅?成精神与物质双重价值的结合体,其中的道理足以使我们重新思考许多东西。郁晓东/文 信息来源:北京晨报
胡焱荣的翡翠作品,具有较高的立意与创意水准,选料考究,工艺精湛,独具风格,为难得一见的翡翠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翡翠大亨胡焱荣的翡翠人生,同样的精彩,2009年8月18日,对于胡焱荣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终于完成了一生的梦想,在台北建立了全球第一家翡翠艺术博物馆??莹玮艺术翡翠文化博物馆,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最高境界。
来源:中国翡翠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