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奇石?通过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的镇馆三宝之一“肉形石”,你大约能领略到它的风貌。这是一枚天然的玛瑙石,色泽纹理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东坡肉。“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以假乱真。
来自内蒙古的收藏家张永明先生对什么是奇石有自己的标准。首先,是天然性。奇石是自然的艺术,色泽质地、造型变化都得是浑然天成,体现着天地万物难以言喻的奥秘之处。其次,是艺术价值。好的奇石造型独特,皮色光润,不是人工雕琢而成,却比人工雕琢的工艺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其三,是惟一性、稀有性。“奇是非同寻常,雷同和类似不叫奇,大同小异也不叫奇。所谓奇,就是超越了人们思维想象的能力,而让人们琢磨不透,通常带有一种引人遐思的奥妙之处。”
张永明说,在他的奇石藏馆里展出有500多枚石头,按他自己严格的标准,其中有300多枚精品,四五枚出类拔萃,可见一个“奇”字的难能可贵。说到奇石,就不能不提内蒙古玛瑙奇石《雏鸡》了。《雏鸡》为大家所熟知的原因,在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个经国家认证、由多位专家给出的惊人评估价??1.3亿元。“估价的标准是造型逼真,纹理奇特。”细看这枚天价奇石:一只色泽淡黄毛茸茸的小鸡从蛋壳的破处向外张望,细嫩的小红嘴,乌黑的双眼,湿漉漉的鸡头,毛茸茸的身躯以及色泽逼真的大半个蛋壳,真的很难想象,如此逼真的一副小鸡出壳的场景,居然是一枚天然玛瑙石自然形成的,又怎能不令人拍手称奇呢!
无独有偶,张永明所收藏的奇石《灵芝》,经专家鉴定给出了3亿元的估价。《灵芝》奇石究竟奇在何处呢?这枚奇石高40多厘米,重达20多公斤。上半部分为玛瑙,约有三四个拳头大小,有结晶片附着于上,与下半部分的鸡骨石结合,浑然天成。自下而上条理分明,象形度极高,不是人工,胜似人工。据专家介绍,这枚奇石应该是形成于水下,后经火山熔岩烘烤,才在石体表面“蒙”上一层美丽的火山漆。难得的是这个“烘烤”的过程,并没有破坏奇石的完整性和美感,在鸡骨与玛瑙“共生”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个完整又惟妙惟肖的灵芝形象,这正是专家给它天价的原因。
说到奇石《灵芝》的来历,还颇有几分传奇色彩。1999年,奇石爱好者马文义兄弟俩来到了内蒙古苏宏图的山上寻找奇石,三天下来,没有找到一枚满意的石头,准备无功而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第三天晚上马文义做了一个奇异的梦。在梦中他又来到山上寻石,发现地上摆着一个盆子,盆里放着一颗美丽的绿宝珠。他兴奋地伸手去拿宝珠时,梦醒了。天一亮,他决定沿着梦境中的路线碰碰运气。上山没走多远,他就发现在沙土里露出一个小尖的石头,他好奇地用手拽,没拽动,于是开始向下挖,终于捧出了这个“灵芝”。他喜出望外,用大衣裹着,带回了家。2001年,急需用钱的马文义决定托朋友将自己的“宝贝”转让。正在这时,张永明与另一位石友在一家奇石店里同时相中了这件稀世珍宝。经过一番竞争与协商,最终是张永明花12万元“抱得美石归”。2003年,那位当时与张永明竞争的石友辗转找到张永明,出价百万元想要得到这枚奇石,被张永明以“心爱之物与价钱无关”为由婉拒了。
张永明还谈道,他后来无意中见到马文义,这位石友无限回味地讲起曾经相伴两年的奇石《灵芝》,张永明才知道眼前新相识的友人正是自己爱石的最早发现者。张永明打趣地问:“你知道这个宝贝现在在哪儿吗?”马文义自豪地回答:“被北京来的神秘人物花十几万元买走了,全左旗数这块石头卖价最高!”张永明大笑:“是被我买走了。”本来互不相识的俩人竟不约而同地说起了自己跟奇石《灵芝》的缘分,可见这枚奇石的艺术魅力。为了这段妙不可言的“石缘”,张永明开车将马文义和他的6只羊送了370多公里。张永明说:“这是为了感谢他发现这件珍宝。”
对奇石不了解的人,很难把奇石与人类创造的艺术品划上等号。可在了解并深爱它的人眼里,奇石的美是大美,是无价的。曾有一位“石友”欲办石展,对他最钟爱的一枚大化奇石《中国虎》无从定价。有位朋友问他,如果拿拍卖成交的四个多亿的北宋《砥柱铭》加上五个多亿的清代转心瓶和你交换,怎样?他毫不犹豫地摇摇头。于是朋友笑着说:“那就定十亿元吧。”
天造“以假乱真”的奇石,与人造模仿自然的作品相比,更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