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古玉市场

> 假文物是怎么造出来的?

假文物是怎么造出来的?

http://feicui168.com 2008-02-07 11:36:41
    2002年修订的《中国文物保护法》出台后,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私人文物市场也可以光明正大地“摆上台面”自由交易。作为一项高保值的投资行为,民间私人收藏文物热潮不断升温,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迎来了自明清以来第四次艺术收藏高潮。但与此同时,各地文物市场亦出现大量造假行为,且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前,记者随同一位行家暗访了广州古玩市场,揭开了文物造假的神秘面纱……
 
    光天化日,造假!变新为旧,离奇!
 
  摆出来卖的没真货?
 
    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路、带河路、清平路等街道的古玩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广州最负盛名的私人古玩交易中心。日前,记者随同资深收藏家金叔(化名)踏入了带河路“古玩一条街”。金叔玩了近20年古董收藏,是行里有名的“火眼”。
 
    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出售小玉器、古钱币、陶瓷等小件文物的小地摊,全部没有明码标价。与中国赶墟时节的那种大张旗鼓的喧哗不同,这里的摊主大都坐在阳光下默默观望,并不费尽唇舌兜揽生意,只有围观者询问价钱时才开口答腔。经记者询问,这些小件文物价值都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很少有价值昂贵的。金叔在旁悄然皱眉暗示:没一件是真的。
 
    金叔告诉记者,摆出来卖的没真货,真货就不会摆出来卖。地摊交易骗的就是那些自以为识货的玩家,或者是不论真伪看见喜欢就买的外行,真正的珍贵文物买卖都是很隐蔽的。摊主如果偶尔有“好东西”,一般都会提前通知熟识的买主,或者与看上去有兴趣、有实力的买家交换一两个眼神,彼此就心领神会。然后买卖双方就会找个安全的地方鉴定东西,物款两清。
 
    古玩一条街两侧都是鳞次栉比的档口,从大件的青花瓷瓶、绿锈斑斑的青铜器到细腿肥臀的三彩马,出售的货品无所不包。老板们大都一口咬定说自己的货品是“老的”(意为真古董),但开出的价码却着实低廉得让人怀疑:一个半人高的蹲式兵马俑讲讲价只要两千元就可以抬回家,开价几百元的唐三彩任挑任拣,最贵的“商代”青铜鼎喊价也不过1、2万元。
 
  家家有一盆酸泥浆
 
    记者还留意到,这些店铺门口几乎都放置着一盆泥浆,一些人戴着橡胶手套正在清洗、擦拭花瓶,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淡淡的酸味。金叔低声说,酸味就是从那些装着泥浆的盆子里传来的。这些泥浆混有稀硫酸等酸性物质,如果涂抹在新作的陶瓷上,可以腐蚀掉瓷器表面新灿灿的亮光,造成类似古旧瓷瓶上的皲裂,再混上泥土,便可令新瓷器摇身一变,俨然“出土文物”。
 
    在金叔的引导下,记者又拐进几条狭窄的小巷子,发现里面羊肠小道纵深交错,卖佛像、陶瓷、水晶、玉器的平房密布其间。无论货主卖的是什么,只要定睛细瞧,大都能发现屋里或屋外放着一盆酸泥浆。在一家专售木刻佛像和旧家具的店里,趁金叔和老板搭话,记者仔细审视了屋子里的佛像,虽然已被告知这些都是假货,但这些佛像看上去灰头土脸、遍身残破,还真有“古朴”的味道。事后记者得知,佛像制造者往往以陈年木材尤其是树根为原料,用酸液浸泡至其脱去胶质,令木质松散腐烂,使雕成的佛像看上去更接近年深日久的古物。
 
    在另一家出售陶俑和唐三彩的店里,记者又看到了一个装着深紫色化学物品的瓶子。金叔告诉记者,瓶子里装的是“做旧”陶瓷必备的高锰酸钾,它能消除其表面的釉色,使之色彩陈旧,面目更“苍老”。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一些正在往唐三彩上涂涂抹抹的打工妹,看见记者好奇探究的目光,并不回避;而面对故意说“这些仿得不错”的金叔,老板们通常也是一脸泰然。
 
  残件接驳偷梁换柱
 
    已经在这些小巷子里进进出出20年的金叔,和许多老板都相识,不停地和熟人点头打招呼。“看上哪件了?”一位卖瓷器的老板向金叔询问。金叔刚说:“最近听朋友说起,你这里进了新货……”老板便非常识趣地招手叫我们上楼,然后掏出一个被棉布包得密密实实的花瓶以及一些杯盘碗碟之类,一件瓷器底部还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印鉴。金叔一边敲着胎底一边说,胎底是真的,但整件花瓶是后来接驳上去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很清楚地看到花瓶里面有较为明显的接驳痕迹。
 
    在另外一个档口,记者在金叔指导下,也发现了几件青铜器上有酸蚀和焊接的痕迹。轻轻敲击这些真假混淆的青铜器,会发现上面青色的铜锈粉是粘上去的,敲击某些部分所发出的声音清脆绵长,而其他部位的发声则短促沉闷。
 
    据悉,十多年前,广州文物市场上假东西很少,造假手段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顶多将装有古钱币的瓷瓶埋在土里,隔段时间再挖出来,声称陶瓷和古钱币为同一时代。如今赝品中,比较麻烦的是上述利用古物残片偷梁换柱的做法:有时候赝品主体是假的,但可能某个附件是真的,以障人眼目。有时候花瓶瓶口有破损,就锯掉部分瓶颈,制成一个罐;瓷盘边缘有裂缝,就“改造”成一个小一圈的碟子,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记者在暗访中还看到一批汉代陶俑,经行家鉴定是真货,但卖家为了追求高价,为本来衣着朴素的陶俑添加了富丽的花纹,增强其“艺术性”,称其乃贵族墓穴中挖出来的高级陪葬品,此种行为也在造假之列。
 
  王老吉熏出古字画
 
    记者从金叔那里得知,酸蚀、水泡、残片拼接,这些是全国各地文物贩子都擅长的造假手段。那么有没有具广东“特色”的造假手法呢?在一条小巷的尽头,记者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眼尖的金叔在垃圾堆里发现了黑乎乎的药水残渍、茶叶渣子和王老吉凉茶的包装袋。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记者实在难以相信,仿冒的古旧字画就是用这些药水给熏出来的。
 
    与通街明目张胆的陶瓷造假不同,书画造假要隐蔽得多,记者搜寻多时仍未能找到造假作坊以目睹全过程。知道内情的金叔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将字画挂在墙上,墙底放置一口装满王老吉凉茶的大锅,燃火熏煮,用凉茶蒸发的气体将字画熏黄,令宣纸和颜料松脆变质,加速陈化。广东凉茶的“妙处”还不止这一条,还可用来蒸煮陶瓷,以除去新瓷器表面刺眼的光亮,使之变成柔和的哑光。另外,假玉经过酸液处理之后,用茶水或者机油浸泡,可以搀入颜色,“模拟”真古玉因常年埋在地底而渗入的杂质和天然肌理变色。
 
    记者还从其他渠道获知,书画造假绝非熏煮王老吉这么简单,也不像陶瓷造假那么容易上手。一种常见的书画造假方式是将真古画上不出名的作者的印章剜去,补上伪造的名人刻章鱼目混珠,或者将落款年限推前。据说,书画造假手法繁琐精微,非“高人”不能完成。
 
    收藏:怎辨真伪?鉴定:谁是权威?
 
  是否仿古艺术品?
 
    记者在暗访过程中发现,带河路、清平路古玩市场、西关古玩城附近都有大量出售仿清花瓶、仿古家具的店铺。那么假文物是否等同于仿古艺术品呢?
 
    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认为,将新制作的古玩工艺品进行“做旧”处理,与新《文物法》并不冲突。问题核心并不在制作过程,而在销售环节:如果商家正告消费者,所售古玩为仿制品,那么这些古玩商品的性质等同于仿古艺术品;但假若卖家故意将赝品贴上真古玩的标签,坑害消费者,就属于商业欺诈行为。
 
    广州市版权局一位法律专家还告诉记者,从严格意义上讲,商家在出售仿古艺术品时,还应当提供文物原件的照片和文字说明,以及该文物版权所有者提供的复制授权书。
 
    假文物从哪里来?
 
    据悉,文物贩子常常驻扎在北方文物出土密集地区,花低价从当地盗墓的农民手中购进真文物,然后全国兜售。那么广州市场上大量出现的仿冒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记者从一些业内人士处获悉,一般假瓷器多从江西、福建运来,而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往往是来自历史积淀深厚的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东本地一般只负责“加工”。原因之一是前述地区文物出土频繁,可仿造的文物“范本”众多,而且仿造历史久远,从业人员众多、“技术”娴熟。
 
  假文物市场多大?
 
    像带河路一带形成通街制假的规模,肯定源于一个庞大市场需求的支撑。广东究竟有多大一个民间文物收藏队伍?对于这个问题,各方说法不一。曾波强估计喜好收藏古玩字画的人数最多,大概在100万人左右,加上邮票、粮票、连环画、脸谱等较为“另类”的藏家,广东总体收藏队伍人数可多达200万。省文物鉴藏家协会副秘书长钟锦恩估计的数字则少一些,约为几十万。
 
    钟锦恩告诉记者,虽然广州城里爱玩收藏的人不少,但真正收藏的规模难与北方相比,不论艺术价值,家里能有几十件古玩真品的就非常了不起了。钟锦恩说,真正资深的藏家平时很少在古玩市场上买东西,一旦熟识的卖家进了新品,就会直接通知藏家本人,到家里秘密交易。经常在古玩一条街上溜达的买家,常常是那些抱着“捡漏”心理淘货的人。他们期望偶然碰上一件真货,以低廉的价格买进,再马上以高价转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就听说有人曾以低于1万元的价格在文物市场上买到一件西汉青铜蒜头瓶,随即以接近2万的价格转卖脱手。但绝大多数人却没有这么幸运,通常以看走眼、白花钱告终。
 
    另据一些藏家透露,有些人买古玩是为了送人,也有一些品质低劣者故意买制作逼真的赝品倒手转卖,蒙骗他人牟取暴利。
 
    鉴定权威在哪里?
 
    文物收藏最大的风险是“真假难辨”。民间古董收藏大致以一种松散的、一对一的交易出现。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鉴定机构,便说不上为藏家提供一个可靠的交易保证。令人尴尬的是,对于“文物鉴定权威在哪里”这么一个问题,国家指定专营文物的省、市文物总店和民间收藏爱好者却莫衷一是。
 
    记者了解到,请文物总店的专家鉴定一件瓷器的真伪,只需要30元鉴定费,而一些民间行家帮忙鉴定的开价是300元。一些收藏者向记者表达了对文物总店老专家水平的质疑:长期深居简出、脱离市场,缺乏实践能力,只会断代,不会辨伪。对此,曾波强予以了反驳。他承认文物总店过去忽视了树立鉴定权威形象的重要性,对鉴定工作中关键性的辨伪工作不够重视。但他认为文物总店的优势是明显的:去年外出买进古玩总价值达1600万元,所谓的民间“行家”不太可能有这样的财力和精力大批量买进和鉴定货品,磨练出过硬的专业鉴定功底。
 
    市场管理成难题?
 
    广州市文化局市场处一位负责人称,民间文物交易一般是口头契约,交易货品来源不明,价钱也没有标准,一般没有发票等凭据,待双方成交后,就算买家买的是赝品,也难以维护自身权益。而且这种假文物既不完全等同于仿制工艺品(艺术品),又不同于一般的假冒伪劣产品,给文物、工商部门的监管、治理工作都带来了障碍,目前仍主要依赖行业道德加以约束。但这位负责人肯定地表示,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假设有人未经允许,私自把市属文博单位拥有的各级文物进行“克隆”,拿到市面上销售,则广州市文化局一定会出面追究其责任。(郭珊 刘力勤)
 
                         信息来源:福州晚报  新华网 2005年03月14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