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扫帚笔”带不回去,带张照片回去也不错。
终于做成了一笔生意,真开心。
好东西不一定要拥有,欣赏欣赏吧。(摄影 宋艳青 王贵彬)
“北京有两个地方人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所有人都扬着头看升国旗,另一个是潘家园旧货市场所有人都低着头寻国宝。”有人如此戏说。姑且不论出入潘家园的人中真正的藏家有几个,只看着市场内摩肩接踵的人群,沸沸扬扬的热闹交易场景,你会发现,相同地点不同时刻,有多少来者在演绎精彩的故事。即使不买静观之,也觉兴趣盎然。更何况,有诸多意外惊喜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地摊,凌晨四点半就沸腾起来
就算天上掉馅饼,也要起得早啊。凌晨4点,潘家园门口已是人影晃动,宛如“鬼影”。聚集于门外者,有用三轮车载着货的摊主,有希望“捡漏”的老顾客,还有批发商与“倒腾”者。4点半大门一开,人群迅速涌入,摆摊的摆摊,淘货的淘货,市场一下子就沸腾起来。
天不亮打着手电筒来的大都是做古玩生意的,他们睁大眼睛搜寻着各自的目标,觅到合意的猎物便认真地用手电筒前后左右、细细探个究竟。不到两小时,就有好些批发商的大包、小包都塞满了,甚至有的人都扛起几大麻袋了。
第一批客人走后,也就是八九点钟的样子,散客及外国游客继续涌进来,这时地摊就更热闹了。摊主们尽管乐在心头,可特别沉得住气。古玩杂项类的摊主,凭着日积月累的经验,一眼就分辨出真正的买主与随便的看客。因此,即便再应接不暇,他们也能分出轻重缓急。
不买没关系,看客带不来交易却带得来人气。买到中意的东西是一乐,看别人品评交易也是一乐。
旧书摊,巷道装满了书香人影
西侧的旧书摊,从北端延长至南门云集了300来个书摊,循着旧书陈香而来的人将整条巷道塞得满满的。摊主们大声地嚷着:两元一本,甩了!
卖书的摊主也收书,一甩一收之间赚取差价,心里还指望着哪天哪本册子一下子就成了珍藏版。最受买者欢迎的要算“文革”时期的读物,除了红本语录之外,海报、相关文档、宣传资料也很抢手。不是收藏家没关系,带几本回去没人时翻翻也是一种回忆。另外,实用书也是买卖热点,如大学生教学参考书、市场营销、管理、摄影、文史、艺术、绘画等方面的书,很吸引年轻人的眼光。
旧书摊边走一走,不看书就看人也行。老外翻开每一页旧书流露出的神情是那么专注,也许他们看不懂书的内容,看不懂古籍中特定的民族元素,就像我们无法解读他们的表情符号一样。
工艺品区,随便转悠搜奇找乐
不为收藏目的随便转悠,其实是最快乐的事情,不给逛街定目标才会真的有收获。
在工艺品大棚区内,除古玩杂项区外,还有新疆的玉器、江西的瓷器、江苏的紫砂、西藏的佛教用品、云南和贵州的民族服装服饰,货品不见得有多精致,但样样都很新奇。玉石、翡翠、珍珠、玛瑙挨个儿看过去怕是没那么多时间,直奔自己喜欢的挑上几样吧。
30多个摊位、100多商户的民族服饰,每样都试肯定不行,就欣赏欣赏吧,每位摊主都把特色穿在身上戴在头上呢。实在是有兴趣,就“专攻”彝族、布依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的婚礼服,纯手工绣成的装饰品也很不错。
一路转悠,稍加留心,比比皆是的乐事尽收眼底。只见两外国游客抱着一扫帚状的东西合影,先还纳闷,再一看,原来那是一枝扫帚大的毛笔。
■意外发现
“雪藏”的两万册连环画
去年10月开业的现代收藏大楼显得比较冷清,然而冷清之处却藏着精品。
二层现代收藏大厅内有几家特别的收藏品商铺,如连环画、毛主席像章,文革时期的画册等。连环画藏馆的主人马建国先生在北京连环画圈中颇具影响力,30平方米的店内收藏的都是连环画,据称,连环画数量达两万册,算得上国内连环画的藏家大户了。
这里的剪纸店有收藏主题
从西门进入,在市场东边的古建经营区内,有两家剪纸商铺。
第一家剪纸店有自己的剪纸厂,剪纸作品十分丰富,其收藏的文革时期的宣传剪纸画比较珍贵。据介绍,装饰类的剪纸题材作品几元、十几元、几十元就能买到,但买者不多,也许是注意力都被古玩吸引了的缘故。另一家剪纸店相隔不远,虽然规模不如头一家,但它有自己的收藏主题。
■逛街档案
市场位置:朝阳区潘家园路华威里18号
交通路线:乘300路、特8路、730路公交车在潘家园站下车,或从北京火车站(东站)乘63路汽车,长安街沿线乘802路空调车至潘家园。
开放时间:古建经营区近400家门脸摊铺每天开放,营业时间为8:30?16:30左右,工艺品大棚(地摊)区周六、周日全天候开放,4:30准时开始营业。
■市场溯源
“鬼市”转正退街进场
据市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吴顺林介绍,潘家园已有十四五年的历史,其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性时期。
市场雏形是1991年下半年商贩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俗称“鬼市”,当初在西南角还只是个杂货市场,后来旧货、收藏品成了主流,摊位也由几十个发展到上千个。1995年实现了“退街进场”,搭建了帆布大棚改建成坐商与地摊兼顾的旧货市场,但当时还是刮风一身土,下雨两脚泥。1998年改造了设施,2000年扩大了经营,有的商户搬进了古建经营区。2004年10月,大厦古典家具与现代收藏厅投入运营。
吴顺林说,今后市场的重点将放在完善服务配套项目上,在古旧家具、书刊、收藏品三方面力求更精更全,以及多举办展览、拍卖会、鉴赏讲座、文化交流等相关活动。
■逛市指引
先想好去处别在市场迷了路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全国最大、品类最全的收藏品市场,占地面积为4。85万平方米,三千多个摊位,各种工艺品、收藏品、装饰品、民间旧货比比皆是。
首次进入市场,在人声鼎沸中需要先定下神来,再确定自己要去哪个区域???工艺品大棚区、古旧家具区、古旧字画书刊区、古建经营区。大棚区又设古玩杂项、玉器饰品、少数民族服饰和陶瓷四类。地摊只在周六、周日开放,想淘货的,最好周六起个早,平时到潘家园,看不见地摊,会觉得不够热闹。
■街道絮语
书刊价格比较低
●丁瑜(80来岁,书刊收藏者)
退休前我在图书馆工作,每天都与书打交道,西单、东四、琉璃厂、报国寺、潘家园没少逛过。我感觉琉璃厂基本是原价出售,报国寺相对要高一些,而这边的价格比较低,5元一本的书两元就能买到,100元一本的画册可以对折还价。旧书买回来我都会拿出来晒一晒,经常看的还会包上塑料袋放在微波炉里转一转。
收东西越来越难
●吴大爷(古玩摊主,61岁)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到民间的收集工作变得越来越难,这两年好东西也越来越少了。加上现在收藏者越来越成熟了,不再像以前什么都买,不少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现在我们的货是有利润就卖。
古玩杂项是大头
●吴顺林(市场管理处办公室)
潘家园的两大特点是假日市场和地摊式交易。古玩、杂项的成交量占市场成交量的60%。这里民俗、民间、民族的东西比较多,所以老外特别喜欢。每天看到商户与顾客忙忙碌碌,觉得挺有意思的。
关键要有好眼力
●李小姐(游客)
这里的东西太丰富了,想到的、没想到的这里都有。只是不懂行,也不敢多买。要是市场里设有相应鉴宝讲座、相关知识介绍就好了。以后没事时我还会多来这里转转,练一练自己的眼力。(宋艳青)
信息来源:新京报 新华网 2005年03月24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