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杨村遗址完整表现了良渚文化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序列,丰富了文物类型 罕见墓葬群发掘出土文物200多件,包括全国迄今发现的第二件玉“耘田器” 看上去黑糊糊的“石头”,竟是国内迄今为止发掘出的第二件玉“耘田器”,这件珍贵玉器最近在余杭区良渚镇后杨村遗址被发现。 记者近日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后杨村遗址发现罕见的良渚文化晚期显贵者墓葬群,9个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200多件,其中包括10多年来在良渚遗址群内首次发现的玉琮、斜边玉璧等器物。 “后杨村遗址良渚文化晚期墓葬群的集中出土,完整地表现了遗址群内良渚文化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序列,丰富了良渚文化不同时期的文物类型。”据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宁远介绍,过去,在良渚遗址群内所发掘的反山、瑶山等等级非常高的遗址,其年代序列大多处于良渚文化早期阶段,只在汇观山等处零星发现一些良渚文化晚期的器物。 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一件刃口部分呈“V”字形的玉器,并不显得特别。由于其黑糊糊的外表,刚开始专家们还以为是石器,后来仔细鉴定,发现竟是罕见的玉制“耘田器”。专家介绍,玉制的生产工具是不能实用的,它是一种象征性的礼器,这说明当时社会阶层中,已经出现了掌握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精英分子”。 考古专家认为,后杨村遗址考古发掘表明,在良渚文化晚期,显贵者不仅掌握了神权、军权、财权,还控制了当时的主要经济生产活动。修正了过去考古界认为的良渚遗址群内良渚文化早期发达、晚期衰落的观点,说明良渚文化遗址区作为良渚文化的中心,在整个历史发展中都相当发达,并持续发展了相当长时期。 据悉,整个考古发掘工作还将持续半个月时间,已经出土的文物将首次在6月9日举行的“良渚遗址新近出土文物特别展”上展出。 编者链接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良渚镇而命名。距今约5300?4000年。 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在余杭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以大量殉葬精美玉礼器为特征的显贵者专用墓地的发现,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显示出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并将成为东方文明圣地。(见习记者王力余杭报道组陆文华) 来源: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