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们在讨论藏品
古玉收藏坐上“冷板凳”
3月18日,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安徽省中心在裕丰古玩城正式揭牌成立。与此同时,它还创办了我省第一家民间古玉博览中心??中华古玉博览中心。该中心汇集了上下几千年的古玉精品100余件,集展示、研究、交流功能于一身,成为我省民间研究古玉文化并同其它省份相互交流的大平台。
这个平台的搭建者,正是中国古玉研究会会长侯彦成先生。在此之前,他发起创办的第一家中华古玉博览中心已于1月21日在北京成立;此次除我省外,广东、山东、江苏等8省也将成立分中心。
而谈及成立古玉博览中心的原因,侯先生表示是缘于对中国古玉现状的惋惜:近年古玩市场书画、瓷器等藏品火爆,而承载几千年文明精美绝伦的中华古玉在国内却一直坐“冷板凳”。
据侯先生介绍,玉器进入拍卖市场由来已久,但是作为专场拍卖却并不多见。大部分拍卖公司甚至“绝缘”古玉专场拍卖。而与此相反,中华古玉在海外却屡屡拍出高价,是国内行价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将来这些古玉也会像近几年的瓷器、字画、青铜器一样从海外回流,中国人必须出大价钱才能购回。中国古玉出口返内销的状况将继续重演。
在民间交易市场,由于资源的减少和人们投资需求的增加,以优质材料和高档工艺取胜的现代玉器艺术品价格飞涨,致使有人说,玉器市场上出现了“古不如旧、旧不如新、新不如仿”的怪现象。
谁来借我一双“慧眼”?
昨天的中国古玉博览中心成立现场,特邀了著名国家级专家为市民鉴宝。听说这一消息,一大早,杜东升和妻子便赶了早班车来排队,他拿到了1号鉴定牌。他带来的是两件祖传的“宝物”。“之前给‘行家’看过,据说能值几十万呢。但心里总不踏实,还是请专家来看看’。”杜东升告诉记者,现在的古玩市场“水”太深,东西是“对”还是“不对”,“很难说得准”。
杜东升说出的正是广大藏友的“心头之痛”:如今坊间作假的水平已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别说一般市民,不少专家也经常“看走眼”。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玉器赝品多涉及良渚文化玉器及红山文化玉器,较多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一般来说,作假多限于高古玉。作假泛滥的地区多集中于南方一些地区,如浙江、安徽、江苏及河南等地。造假手段无外乎对照真品图片,采用电脑雕刻等手段,将新玉进行作旧处理,其手法包括染色、沁色,通过熏、烤、烧、煮、炸、酸蚀等工艺使新玉器具备古玉特点,其作伪方式有点像古旧家具作旧“伪作包浆”;也有的造假方式为提油法,把玉器内在的油质提炼出来,使之干涩、显旧。这些作假方式因为技术高超,仿制水平非常之高。
而文物鉴定的无序状态,使得市场的“制假售假”愈演愈烈。据介绍,商业鉴定中的利益驱使,使很多假的器物流通到市场,转嫁给收藏者;再者缺乏权威性的鉴定机构。一些国家级专家相互指责,有些鉴定专家为了某种目的可以将真鉴定成假,将假鉴定成真,直至真假难分,鉴定证书尽带铜臭。对古玩艺术品经营者、收藏者和管理者都起到一个负面作用。鉴定难,保证鉴定结果的真实性更难,这已成为阻碍收藏者收藏的当务之急。
赝品横行令藏友却步
“赝品泛滥、造假之风盛行,让古玉收藏爱好者们望而却步。”业内人士这样透露:目前市场上所见的高古玉,可谓是真假参半。更有资深人士表示:市场所常见的高古玉真品仅为1/3。
侯彦成向记者表示,仅举距今五至八千年的红山文化玉器来说,从生产到批发,一条龙越做越大,方兴未艾。近几年“创新产品”堆满市场,令人们谈“红”色变,搅乱了玉器市场。普通收藏者上过一两回当就望而却步,真正能鉴识红山珍品,又有实力的买家寥寥无几。其实在历史上宋代、清代由于帝王贵族的喜爱也曾大量仿制前朝精品文物,但像眼下如此急功近利、普通百姓整乡整镇地参与大量质劣高古玉器的仿制情况却是空前的。
古玉有着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国历来崇尚古文化,也有收藏古玉的传统。许多传世古玉已被各级文物部门锁进“深宫”,偶有遗漏,也早已被成千上万的古玉淘宝者纳入囊中。现在的藏家都处于囤积阶段,兼收并蓄的多,清仓出货的少,市场的诚信度和规范化又不理想,使得手里有好东西的人更加惜售,这就形成了精品稀缺的现状。因为供不应求,造假日显猖獗,假货赝品充斥市场,加上手段越来越高明,鱼龙混珠,使收藏者望而却步。
民间收藏呼唤鉴藏家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先生说:民间的研究机构不进入市场,就没有生命力。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鉴定专家。鉴定专家如果不了解市场行情,没有亲身实践,可能就没有说服力。
玉器市场假货充斥的局面使玉文化爱好者和投资者望而却步。“诚信危机”是中国古玉器收藏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此外,中国玉文化高层研究者之间学术上的纷争,使全国广大的玉器投资者和收藏者无所适从。中国玉器的“真伪标准”在哪里?
“这时候,民间鉴藏家可能更符合需求。”侯彦成表示,民间收藏亟盼鉴藏家:这些人都有着几十年“藏玉”、“玩玉”的经历。他们既是收藏家,家里收藏着数十件甚至上百件的古玉精品;同时又是鉴赏家,掌握着丰富的古玉知识,对古玉有着较强的鉴定能力。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可能更具指导性。可以说“鉴藏家”将是未来收藏界的“领军人物”。
“藏玉”不能“藏卖”
查台先在我省玉器收藏圈里小有名气。他收藏古玉已经十年有余,如今家里珍藏的玉器精品已达到两三百件。作为一个从“门外汉”成长起来的玉器收藏“行家里手”,他对藏玉颇有心得。
“藏玉者,首先必须爱玉,把它视如知己,才能真正用心去品鉴。只有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觅得真宝。若只为求财而藏玉,很可能把赝品当作珍宝。”查台先这样说。其次,在鉴玉时,要用眼而非耳。有人看东西就喜欢听故事,故事说得再好听,也不等于所涉及的东西真的‘有内容’。所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清净耳根,专注才能有所获。”从玉文化到鉴赏再到收藏,查台先都了然于心。
在鉴宝过程中,收藏者问得最多的两句话就是,真的假的?值多少钱?查台先说他一般只在乎前者:如果把文物都用价值来衡量,那就失去了文物本身的意义。文物是古代历史与艺术、智慧的结晶,并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藏宝”不是“藏卖”,他认为收藏者要端正心态,不要把收藏当成发家致富的手段。
查台先提醒说,目前玉器收藏者很多,但真正懂玉的人很少,大多是刚刚起步的收藏者,而玉器本身在所有艺术品中,历史最为悠久,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要求非常高,没有数年的潜心研究几乎是不足以达到鉴定的层次的。因此喜爱玉器收藏的市民,“入市”前应尽快补习玉器知识,了解我国的玉文化;同时掌握一些玉器的鉴别技巧;此外,建议做长远收藏计划,如果需要购买一定要咨询专家的意见,同时要到口碑良好的玉器交易场所及规模较大的拍卖公司购买。
来源:《新安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