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会展信息

> 世博会“上海周”青铜玉器展速写

世博会“上海周”青铜玉器展速写

http://feicui168.com 2009-02-01 09:52:57
    祭天的玉璧、礼地的玉琮、钟鸣鼎食的青铜杯爵与鼎……昨天,出自上海博物馆的62件国宝级文物首度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亮相。这些承载着中华古代社会秩序的礼仪之器,深深震撼了素以礼貌周到的英国绅士淑女。
   
    作为伦敦“上海周”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国古代城市文明与礼仪文化??中国青铜玉器展”,将在大英博物馆底楼的哈特威尔厅中展出2个月,向欧洲展示东方式的典雅。
   
礼承文明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称赞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是全世界最大最好的。这次,上海博物馆带来的龙山文化的神面玉纹刀、青浦福泉山出土的玉项饰等“镇馆之宝”。所展出的陶器、玉器均出土自上海,青铜器也是由上海学者收集。
   
    这一件件珍稀文物背后折射出的,是华夏祖先在发展城市文明与礼制上的非凡成就。上博副馆长陈克伦介绍说,玉质地硬而脆,更适合用作摆设、装饰或祭祀用品,但不少玉器被打磨成了刀、钺、戈的形状,因此它们更可能是为了显示、炫耀权力而诞生。这些上古礼器所展现出的城市文明气质,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不谋而合。因此,主办方精心挑选了与此主题契合的文物精品,前来展示。
   
    青铜器深深镌刻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钟鸣鼎食、一言九鼎、刻骨铭心……自此数千年以下,早期青铜器、玉器的纹样、造型,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器物制作,并成为复古崇礼的标志。开幕式上,在一个品字排放着青铜、玉雕、瓷器三个觚的展台前,刚出任伦敦“上海周”形象大使的著名歌唱家萨拉?布莱曼仔细端详这神韵千年传承的三件瑰宝。原来,商代铸造的青铜觚,直到清乾隆年间,还在不断被效仿:瓷器觚在仿其外形时,还用酱色釉彩与孔雀绿来模仿青铜器的锈斑和洒金工艺,力求逼真,而玉器觚则取其花纹的神意,加以莲花口等造型变化。
   
    距今约4500年的神面玉纹刀,作为龙山文化的代表,是应大英博物馆的要求,特地前来赴展。“很多英国人还从未真正接触过中国的古代文化。”一直在为布展忙碌的大英博物馆东方部部长司美茵女士对记者说,“但这些青铜器和玉器会令他们震撼。想象一下,几千年前,在东方,人类的祖先就将文字铭刻在了金属器皿上,雕琢出了精致优美的图案,那是多么令人惊讶!”
   
    为了迎接这批来自东方的宝物,大英博物馆特地腾出了位于底楼的一个近500平方米的展厅,并精心制作了大量说明,向西方参观者介绍这些文物所蕴含的深意。“中英之间文化差异非常大。想要了解现在,就必须了解过去。”青铜器专家、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萝森满怀信心地说,“这次展览是将中国介绍给英国人的第一步,他们可以去上海、去世博会,继续了解今天的上海和中国文化。”尼尔更用“大英博物馆展出过去,上海世博会展示未来”的话,道出了人类文明传承发展、血脉连通的真谛。
   
牛年“牛”器
   
    只有约两厘米长的小牛骑在大牛背上,两头牛微微仰头,似乎在亲昵地唱和。绝妙的构思、精致的花纹,这只商代风纹^觥令一对英国老夫妇几乎站在展柜前挪不动步。他们告诉记者,他俩每年都要到大英博物馆来好几次,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来自中国的青铜玉器,没想到那么久远的年代前,人类艺术就达到了如此的境界,他们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那份惊讶。
   
    也许,她还不知道今年是中国的牛年,但在挑选展品时,上海博物馆特意拣选了“牛”器,来烘托牛年新年的“牛气”。群牛贮贝罐,便是其中最醒目的一件。
   
    这件两千年前被西南少数民族用来当储蓄罐的青铜器,体现了牛在滇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牛的数量越多,家庭就越富有。这个储蓄罐的盖子上,六头头顶巨大尖角的壮硕水牛簇拥着一头昂扬的公牛,简直就是牛年的绝佳摆设。
   
    看到这件“牛气冲天”的展品,从土耳其来的大学数学教师贝尔格姆回过头来,对记者说了一句“HAPPY NEW YEAR!”今年67岁的她,十年前曾到过上海,对中国的新年习俗略有所知,此番又从伦敦中国新年的活动中得知,今年是牛年。“如果我先生身体好,可能会再去上海,看看世博会,也再看看这些奇妙的文物。”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琦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