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4月10日电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省文物局、省博物馆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将共同烹制“文化大餐”:他们不仅要把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安徽考古史上取得的重大考古发掘,诸如和县猿人、繁昌人字洞、凌家滩遗址、六安王陵及此次刚刚荣获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蚌埠双墩春秋大墓等重大考古发掘成果一一展示给广大市民,而且这也是考古历年来、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展览,而且,此次将要展示的上千件文物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首次与市民见面。
60年考古发掘揭示厚重安徽
为了打造此次“文化盛宴”,相关部门已经多次商讨,目前已初步决定将繁昌“人字洞”、和县猿人及凌家滩遗址等作为“人类起源”和“文明曙光”两块向人们揭示人类的发展历史。省博物馆副馆长黄秀英说,繁昌人字洞发掘意义重大,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7000多件动物化石,300多件石骨器制品。经过古地磁测定和现场观测,专家认为,繁昌人字洞遗址应该是距今约200到240万年的人类活动遗址,是欧亚大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聚集点。而1980年11月于和县龙潭洞发现的男性猿人头盖骨化石,不仅说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而且其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人类头盖骨。
黄秀英还告诉记者,巢湖凌家滩遗址的5次发掘,每次发掘都引起世界各国考古专家的关注,这里发掘出土的数百件精美玉器,不仅说明5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玉器工艺,而且也说明巢湖流域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另外,蚌埠双墩遗址600多个刻划符号的出现,也说明7300多年前的淮河流域人们已经迈向“文明”。
“考古新发现”首次大汇展
据介绍,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自1990年开评以来,我省已有6项考古发掘获此殊荣。天长三角圩汉墓群、蒙城尉迟寺遗址、凌家滩遗址第四次发掘、淮北柳孜大运河遗址、六安双墩六安王陵及刚刚荣获2008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这些考古发掘全部囊括在此次的展示之列。虽然这些考古发掘成果,有些已进行过展示,但都是零星少量的。此次不仅是我省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首次文物大汇聚,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土文物还是首次公开亮相,如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及彩陶等,1994年获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文物也是首次与市民见面。
包拯家族墓文物首次“联展”
此次展示的上千件文物中还包括包拯家族墓出土文物。当初在发掘包拯家族墓时,共出土文物50多件,其中墓志铭6块。此次展示的除了墓志铭外,还包括包拯墓内出土的生肖木俑。另外,还将集中展示全省宋元时期的窖藏金银器出土精品。这些窖藏中,1955年合肥市原孔庙基建工地发现的元代金银窖藏中,共出土金银器102件,其中金器11件,银器91件,这些金银器精致华美,而且有些还带有“庐州丁铺”等字样。另外,1956年,安庆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金冠、金花,及朱元璋姐夫??嘉山陇西李贞墓葬出土的金银器都会让人为之惊艳。
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