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苏州:苏绣年产值已突破30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
对话杭州:5年前工艺行业销售近70亿元,过亿企业有17家
专家建议:加强品牌运作突破效益瓶颈,走高端且实用路线
扬州网特派记者 聂超
昨天,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西博会)闭幕。在这场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一年一度最高规格、最大规模、最具权威性的品牌展会上,扬州工艺以23个奖项拔得头筹,再次成为全国参评作品最多、获奖总数最多的城市。
“金牌大户”的扬州越来越让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然而有专家认为,扬州精湛的艺术造诣如何变成产业富矿,“金牌大户”如何变为“吸金大户”成为考验扬州工艺人的新命题。
“八连冠”荣耀攀顶
“扬州工艺的夺奖优势毫无悬念。”西博会上,扬州展厅的邻居、北京工美展厅负责人的语气既淡然又羡慕。果然,昨天的“百花奖”名单上,扬州获7金、8银、5铜、3优共23个奖项,参评作品获奖率高达68%,再次成为全国参评作品最多、获奖总数最多的城市,这已是扬州工“八连冠”。
今年扬州玉器以三件出自国家级大师之手的体量大、题材新、工艺精的顶级作品“重磅出击”参展参评,三件作品全部获得金奖。其中,白玉《冰心祈福提梁壶》当场就有人出价2000万元。此外,漆器作品中,纯雕漆《春和景明》地屏、点螺《富春山居图》地屏以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夺得金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绒花、雕版作品首次在展会上露面,即获广泛好评并分获银奖、铜奖。
“金牌大户”应成为“吸金大户”
连年夺冠奠定了扬州工艺在行业内的技术高地,业内人士打趣说:“今年为什么要取消特等奖啊,就是因为每年都让扬州人拿去了!”这既是玩笑也可以说是一种肯定。
“扬州工”的美名从古传到今,现已发展成为以漆器、玉器、刺绣、剪纸、通草花、绒花、牙刻、雕版为代表的十余种门类。每年在各类评比中拿的奖项多则上百种,是名副其实的“金牌大户”。但,光拿到金牌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多次来扬,他在调研扬州工艺后曾说:“扬州人奖牌拿到手软,名誉是不缺了,但产业发展的突破是最大问题。”随着去年扬州工艺坊的亮相,困扰“扬州工”发展的市场难题开始破解。在肯定发展的同时,一行数据却让扬州工艺人默然:苏绣是江苏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目前苏绣的年产值已突破30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
扬州工艺行业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5名,省工艺美术名人16名,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40名,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约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扬州有大师更有技术,金牌的背后更应转变为黄金效益,将工艺品转变为商品,走进千家万户。”扬州工艺美术集团负责人说。
如何突破效益瓶颈?
原中国工艺美术公司总经理石晓光说:“工艺的发展不能离开市场,只有靠着市场,工艺才能成为活水,工艺的技艺才能传承。”如果说2000万元的白玉茶具艺术造诣有余,那么200元的漆艺茶具是否更有可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样的发问正拷问着扬州工艺人的心。
记者在杭州了解到,早在5年前,杭州全市工艺美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已近7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7家。相比之下,扬州最大的工艺企业就是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其余零零散散的工艺企业有几十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只有寥寥数家。业内人士分析:“杭州工艺美术商品化后,百姓知晓度和美誉度提高,使得普及程度更高。”
在商品开发上,扬州工艺人也曾下过苦功。紧紧结合扬州旅游、城市建设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就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此外,北京、南京、无锡等地的扬州工艺直销点也相继开业。然而,仅靠这些吸引市场眼球还远远不够。业内人士说,杭州很多工艺品牌运作得很成功,他们和购物中心、品牌商场合作,走出了一条高端且实用的路线。
对此,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专家建议:扬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扬州工艺要紧紧抓住这个市场,放下身段将束之高阁的工艺品进行分流销售,将其中一部分卖给收藏家。另外,扬州工艺要走平民化路线开发中低档商品,通过与销售终端相结合,占据市场份额,将“扬州工”的名片递向市场,在产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 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