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董大勇
久对“飞龙进宝”存疑,然未作详细考证,今查阅有关资料,综述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此钱定为南汉刘岩改名“刘龚”时所铸,其依据均出自《“飞龙进宝”析》一文,该文刊于1988年香港《钱币研究会刊》。
其主要观点:
一、书法古朴,制作精整,颇具五代十国钱风。
二、刘岩因在位时,出现白龙而改元“白龙”,惟其既缘于白龙出现而取易经中“龙飞在天”之意,而易“岩”改“龚”,音仍相同,字为首创,有若武则天之创名“”也。
“龚”字分析,则“龙天”二字呼之欲出,而龙飞在天之意亦彰彰明甚,故此泉系刘氏改名时物,非彼莫属焉。
“飞龙进宝”诸旧谱早有记载,然均列为无考品,何以如此,皆因此前学者考而无据,而其治学严谨,不肯轻易论断,而此文称要“变无考而有考”,用心虽佳,然论据欠妥,失之草率,颇多疑窦。
首先,“飞龙进宝”与“书法古朴,制作精整,颇具五代十国钱风”之说,难以相符,五代十国书法经盛唐之后,已趋成熟完美,虽具乱世之象,然钱币书法亦要求甚高。徐铉等名家书写钱文,循规蹈矩,自不用说,而“唐国通宝”篆楷二体,前者玉箸篆,后者工正馆阁体,可称楷模。马殷所铸“开元通宝”隶书大泉粗犷奔放,随意遒劲,别具一格,而就刘岩所铸之“乾封泉宝”小钱,虽略显草率,然骨架硬瘦、刚劲有力,亦不失风范。纵观“飞龙进宝”钱文,则显逊色,笔力迟滞,缺乏韵意连贯,特别是“进”字走车最后一捺行笔无力而拖沓,绝非大家手笔,风格亦与刘岩所铸“乾封泉宝”书法风格相距甚远,更难看出作者所云五代十国“古朴钱风”。
更重要的是如何释读钱文“飞龙进宝”四字,南汉刘岩改元三次,年号分别为乾亨、白龙、大有,该文称因其在位时出现白龙改名为“刘龚”,取《易经》中“飞龙在天”之意,故铸造“飞龙进宝”。而“龚”字为刘岩“首创”,有如武则天创之其名为“”一样,意即此前汉字并无“龚”字。
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飞龙进宝”是否因《易经》卦象而起?其二,“龚”字是否为刘岩首创。
首先,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古有共氏一族,战国末期因避难,将“共”字和“龙”为“龚”,说明最晚战国末期已有此字,非五代刘岩所创。
其次,该文称刘岩改名刘龚,据《易经》卦象“飞龙在天”而铸“飞龙进宝”。经查《易经》,“龚”卦象属八卦中的巽卦,象辞为“进退听命”,为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象“人事合于正道,自然吉利”,与“飞龙在天”卦象毫无关涉。《易经》巽卦原文解释甚多,不赘述。
由以上所述可知,该文对“飞龙进宝”的解释,缺乏历史依据,全凭想当然所致。
那么,“飞龙进宝”究竟是何时、何种性质、何人所铸之货币?笔者也难以作出肯定结论,不敢妄言。
中国古代钱币自唐实行“通宝”制以后,官方货币除称“通宝”外,尚有“元宝”、“重宝”等,除南宋嘉定朝有“全宝”、五代马殷有“府宝”等,从无“进宝”之称,只有民间吉语俗称如“招财进宝”等,事实上明清花钱中,也有“招财进宝”吉语钱,较为常见,品味不高。
因此,将“飞龙进宝”定为五代十国刘岩铸造毫无依据,而其具体时代以书法、形制、材质判断,很可能为宋元及其后少数民族割据政权或周边属国庆典、进贡钱。历代皇帝均以真龙天子、九五之尊标榜,宋、元、明末不乏其例,连清末兰大顺起义亦有“虎贲三千来秦地,龙飞九五见尧天”旗号,另外类似此种政权不知有多少,是谁铸造不可臆测。
《“飞龙进宝”析》作者为泉界前辈,在近现代钱币史建树卓著,为笔者一向敬仰,而学术问题事关重要,不应敷衍了事,故述己见,就教方家。
“飞龙进宝”的归属,一向未见异见,然身价日渐高涨。为弄清其庐山真面目开展讨论,尤为必要。笔者因病,精力甚差,挂一漏万之失,在所难免,敬请指正补充。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