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汪云萍
由于父母工作忙,小时候的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听姥姥说,她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虽然容貌美丽,但是身体不是太好。姥爷在前妻亡故以后,三番五次托媒人到姥姥家说亲。就这样,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年代里,姥姥就作为续弦嫁给了姥爷。
姥爷是个木匠,手艺精湛,为人宽厚。姥姥操持家务,温良谦恭,对待姥爷前妻的两个儿女视作己出。令人大为惊奇的是,姥姥以前体弱多病,结婚以后却逐渐好转了起来。不仅身体慢慢硬朗,而且连生了六个孩子,和姥爷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我满八岁准备要上学的时候,父母从姥姥家把我接了回来。记得临走时,姥姥从脖子上摘下来一个东西,让母亲缝到我的枕头里。由于当时我年纪尚小,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此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
直到我临结婚、整理随身衣物时,母亲才又将它从枕头里找出来交给我,让我好好带在身边。而此时,姥姥已经走完她85岁的人生,永远地离开我们了。
这是一枚清代辟邪花钱,直径45毫米,厚度3毫米,一面刻着八卦图和太上老君像,一面刻着文字。字口图案清晰,包浆纯正地道,品相完好平整,声音清脆响亮。
花钱起源于汉代,是古钱币的一大分支,主要用黄铜、白铜等材质铸造。它虽有钱币的形态,但不做流通使用,是民间用于开炉、镇库、馈赠、祈福、纪念、祝寿、上梁等用途的一种“非正用品”钱币。
到了明清两代,花钱的铸造和流传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内容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题材可以分为宗教驱邪类、吉祥祈福类、宫廷发行类、民间故事类、镂空装饰类、文字游戏类等。
当时,无论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开门纳客的商人、新婚之喜的夫妻,还是新生婴儿的摇篮、老爷爷拄的拐棍,剃头匠手中的剃刀,甚至连大街上路人腰间挂着的烟荷包上,都挂着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花钱。
花钱图案千姿百态,字文内容丰富多彩,被誉为古代民风民俗的微缩“铜版画”,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花钱的诞生和繁衍,不仅蕴含着古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充分反应了传统文化对人们心理暗示具有的强大渗透力量。
看着手中这枚姥姥留给我的花钱,虽然如今已无从知晓它的来历,但是我突然明白:它一定是姥姥从新婚之时开始佩戴的。由此,体弱多病的姥姥就在姥爷的体贴关爱中,和自身对“花钱保佑”的无形精神信念下,健康快乐地度过了自己幸福的一生。(责编:魏佩)
来源:收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