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乾隆、咸丰、太平天国……今年78岁的退休教师吴大益平日里经常跟朋友说到这些字眼。这可不是他与友人在论古谈今,而是他钟情古钱币,三十年来把收藏古钱币和钻研相关历史当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收藏了近3000枚古钱币
吴先生共收藏了近3000枚古钱币,其中大部分为北宋和清朝所产,每套铜币他都会用纸板或塑料纸精心包装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吴先生回老家漳州时,有个朋友带他去逛古玩集市。“当时古钱币是论斤卖的,不像现在这么值钱,不知不觉地,我就越买越多了。”到目前为止,他大约花了五六万元在收藏古钱币上。“大部分都是通过少吸烟少喝酒节省下来的钱买的,其中有些钱币升值了不少。”
他也要申请吉尼斯纪录
不久前,吴先生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我市一家农场产出一个长度小于吉尼斯纪录的迷你鸡蛋的报道,就联想到了自己有一枚直径1.4厘米的“同治通宝” 铜币,“应该没有比我这个更小的了,可能也可以去申请吉尼斯纪录。”此外,他还有一件珍藏已久的“四字体”古钱币。“这个‘天禧通宝’的四个字分别是四种字体,很少见的。”吴先生说,他查阅过很多相关资料,但只在一本收藏杂志上看过相关介绍。
钱币收藏让他老有所乐
钱币收藏不仅让吴先生的老年生活多了一番乐趣,还交到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拿起一排不同时期所产、重量依次递减的清朝“咸丰重宝”,吴先生聊起了那时期的历史:“当时,清朝由于太平天国动乱等原因造成物资紧张,金属越来越贵,这铜钱也就只好越做越小。”他妻子笑着说,他曾花200元买了价值仅几块钱的4个假“袁大头”,“就当他入行交了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