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讲堂之中国古货币15
高崇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周秦汉考古、楚文化、考古学礼制文化、古代丧葬制度、古代青铜器、古代货币等。
东汉五铢钱的断代依据,一是靠钱范,有一件传世的五铢钱铜范母,铸有“建武十七年”等字样,是鉴定东汉前期五铢钱的标准。另外可利用洛阳烧沟汉墓对五铢钱的分期。东汉时期的五铢钱,前后看不出太大的差别,因而增加了断代的困难,但与西汉五铢相比,还是比较容易区别。
东汉前期,五字较西汉宣平五铢宽,五字上横划下笔处粗,收尾处细,交股略曲,铢字的金字头呈等边三角形,较西汉的大,金字中的四点较长;朱字上方折,下圆折,有的上下都为圆折,两种并存。上下都是圆折的可以肯定是东汉的。重量在3~3.2克左右,西汉五铢一般在3.5克,直径约2.5厘米。东汉中期的五铢钱重量减轻,约2.4~2.5克,铜质粗糙,字体的笔划显粗,五字交股是弯曲的,金字头还为等边三角形,朱字旁上下都是圆折,而且中间竖笔呈尖而突出状,略高出两旁的笔划。
东汉后期,主要是桓、灵时期出现了以下几种钱:
①出现了剪轮五铢:从桓帝开始,后来越来越多,并且剪得越来越大,有的范模就做成了剪轮五铢的样子。
②另有延环钱:把五铢钱凿下内圈,成了一个环形钱,山西候马出土了凿了一半的五铢钱。
③灵帝中平三年铸的“四出五铢”,《后汉书》中就叫“四出五铢”,钱背在穿孔的四角各有一道斜线通到外郭,比较重,在3.6克左右。
④董卓铸的小钱,实际上是小的剪轮五铢,只有五朱二字,无金字旁,字模糊不清,甚至根本看不清楚是文字,所以被称为“无文钱”,直径只有1.6~1.8厘米,重量只有0.8克。
另外东汉的五铢还有一些特殊的记号:
西汉五铢多见穿上横纹,东汉五铢极少见到,尤其是东汉中、晚期的五铢基本上不见。
西汉五铢在穿上或穿下有半星,东汉绝对没有半星,而东汉早期五铢有的在穿上或穿下有一星,或上下各一星,这种圆点的符号西汉不见。
东汉中、晚期的五铢钱出现在钱面或钱背铸有文字或竖道等现象,有的是数目字:1、11、111或一、二、三,有的为文字,如王、平、木、土、火、吉、羊。这些符号可帮助我们鉴别东汉后期的五铢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