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叱咤风云的外企高管,在IT业站稳了脚跟后却毅然转身,将收藏爱好变为职业,短短几年便跻身行业翘楚。如今已是上海金融学院融理当代金银币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被誉为新中国贵金属币“传教士”的黄瑞勇(微博)笑言,艺术消费改变了他的人生。
文/图 记者 郭晓昊
“现在我还会说广州话,因为我和几个兄弟都是从广州的城中村里一步步打拼出来的。”上海金融学院融理当代金银币文化研究所所长黄瑞勇回忆起自己在广州的峥嵘岁月,仍显出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我早先在京沪穗等地干了十多年IT,因为当时这个行业成长性很强。”通过本职工作,他逐渐熟悉了金融业的游戏规则,也积累了许多社会资源,很早就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放眼世界 看好中国市场
创业后,渐渐达到“财务自由”的黄瑞勇也对艺术品着了迷。“我前些年出差到国外去,那时中国根本没有什么知名的大藏家,而且大家的钱袋子也刚鼓起来。我在法国看到罗浮宫、蓬皮杜人头攒动,国外很多朋友茶余饭后特别喜欢谈论收藏,这是他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他认为,国外的收藏传统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家族收藏多,博物馆成体系。相比之下,十几年前中国好的博物馆屈指可数。不过,国外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我的强项是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理论化,最后达成一个方法论。”黄瑞勇笑言,这是理工科出身的“后遗症”。“艺术圈今后有可能更加细分。以前钱币是杂项里面很小的门类,且以高古币为主,但今后却极有可能厚积薄发。”他认为,艺术品市场将分化出一个由金币、腕表和珠宝所组成的新板块:“他们的共同特性一是材料贵重,二是直径适中方便上手把玩,更重要的一点是互相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玩收藏“一专多能”
黄瑞勇涉猎广泛,“竹木牙角”和葫芦等都是他“爱屋及乌”的“战利品”。
“从表现手法来看,除影像外,艺术主要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雕刻属立体,而钱币也是立体的一块,‘竹木牙角’对我来说触类旁通。”“藏品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我能从中看出文化的脉络、技法的走向,还可跟钱币雕刻互相借鉴,不亦乐乎。”
“高端人士玩收藏应‘一专多能’??腕表或珠宝绚丽夺目,换口味时不妨欣赏一下没那么珠光宝气的‘竹木牙角’。真正的行家只有接触过多个门类才不会夜郎自大,专业得纵深,但平台须拓宽,这和人只有吃五谷杂粮才能身体健康是一个道理。”
“收藏赋予人知识、精神、朋友和财富,是对人全方位的改变。”黄瑞勇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出发时或许奔着物欲而去,但走远后你会慢慢发现,收获会比最初预想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