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位于蜀山区的源泉徽文化博物馆木雕展厅正式开馆,这是该馆继石雕造像、石雕瑞兽、百匾堂、百狮苑等之后又一对外开放的主题展厅,黄金周里迎来许多市民观赏,在家门口就如同到西递宏村游了一趟,在青砖铺就的庭院中、在皖南古民居特有的淡淡檀木香中,感受了一把地道的徽风古韵。
柴火堆里抢救出艺术品
据该馆馆长宣繁秋介绍,馆里藏品很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收集的。当时有一些木材贩子盯上了皖南民居和祠堂里的粗大木梁,山里人家那时也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便以一套房子几千块的价格卖给木材贩子。在拆分的过程中,一些细小的木头配件被随手丢弃,这些不起眼的旧物件落满灰尘,形同枯木,常被人家当柴火烧掉。
宣繁秋目睹此景感到十分可惜,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大量收集这些眼看就要扔进灶里的旧木头。很久以后,随着人们对徽文化的认识日益加深,参与收藏的人多了起来,此时宣繁秋已在30余年的时间里,收藏了数万件藏品,创办了源泉徽文化博物馆,他为此次木雕展厅开放还专门设计了一个主题:30年的寻觅,300年的辉煌。
吉子多为狮子造型
木雕展厅的展品经清洗修复,出现在市民们面前时,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彩,题材多为吉子和花板。所谓吉子,是指古家具中起装饰或支撑作用的小部件,它体积不大,除实用之外,能工巧匠们还在这方寸之间展示浮雕、阴雕、彩木嵌雕等多种手法,时而若游龙、时而若发丝,变化无穷。
吉子多为狮子造型,并随年代不同呈现不同风貌。年代古远的狮子造型朴拙,耳朵大大的,表情欢快,有人会脱口而出猜它是“猪”。年代越近,雕刻越接近真实,技法也越发精妙。材质多为樟木、梨木、枣木、红木等,展厅里还有一对小叶黄杨木雕的小狮子,木质细腻油润,雕工干净利落,自然洒脱,尤其小狮子的尾巴丝丝分明,十分清晰灵动。
狮子造型多样,常常成对出现,因“狮”与“事”谐音,暗藏事事如意的吉祥含义。雄狮戏绣球,雌狮护幼狮,表现徽州人期盼辈辈吉祥富贵的愿望。另有一种倒爬狮,是专门点缀在床楣上的装饰品,有时一张做工考究的木床上,会悬挂9个小而精致的倒爬狮,“倒”谐“到”,跟各地民间福字倒贴的意思是一样的。
花板上的美丽图案
所谓花板,则是指装饰有各种图案床面板,它们大多一尺见长、半尺见宽,画面常以一个系列的题材出现,内容涉及富有吉祥气息的花鸟虫草、龙凤神仙、故事人物等,展现出古徽州人求子、祈福、辟邪、崇古的美好愿望。
花板画面以西游记唐僧师徒、三国人物刘关张等神话历史人物最为常见,另有一些俗世吉庆题材也屡屡出现,如“五子登科”,画中五人形态各异,争抢一顶官帽。在众多展品中,倒有两块花板的画面颇有意趣:一人高举一枝菊花,另一人高举一枝荷花,花大如斗,猛一看感觉突兀,细想想这是否寓意着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呢?如此一解,便觉合理。
至于花鸟鱼虫,更加生动多姿,有的单以形态之美取胜,其画面详略得当,雕工娴熟若笔走游龙,不论是一蓬翠竹还是一簇兰草,都精神抖擞,或是各色花卉,极尽娇妍。还有的暗含丰富寓意,如鹭鸶和莲花在一个画面上,寓意“一路连升”,仍与升官有关。石榴与蝴蝶相映成趣,则暗含“多子多福(蝴)”。
从漆工上来看,有的采用清水漆,不上色,保留木质原有色调和纹路,此所谓“大美无饰”,例如有两个花板雕刻荷花图,便用此法,效果简洁而动人。更多的用朱漆描金,色彩鲜艳,富丽华美,令后人可以想见当年古徽州人诗书耕读的精神追求和寄情田园的审美品位。
原标题 [听木雕讲古徽州的故事]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