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育程
这些年的古典家具热,是因为红木原材料价格看涨带来了投资空间,还是因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需求的复苏?
这是个思考不出答案的问题。因为谁都知道,这两个因素都存在,缺一不可。可是这两个因素孰轻孰重?这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毋庸置疑,如果不是因为以红木为原材料制成的古典家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就不会有这些年行业的火热。不管是生产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被这个因素所影响。所以,君不见,市面上不管是做木材的还是做家具的,都称“做红木的”。几乎所有行业媒体的名称,都离不开“红木”二字。甚至把“家具文化”扔掉,直接喊出“红木文化”的概念来。如果无暇静心细看,倒也觉得这再稀疏平常不过了。就算眼睛里红彤彤的只看见红木这两个字,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红木”让这个行业“红”起来的。
然而,就在这个月??行情火热的6、7月份之后的8月份,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就好像一场盛宴散了场,突然间安静得让人难以适应。有一位家具店老板告诉我,他的一个客户,库存着大量的红酸枝家具,“如果每个月卖掉价值800万元的家具,他得卖14个月才能消化掉库存。”从市场反应看,这不是个案,因为进货的经销商越来越少了,进货少的原因,无非是库存消化慢。
工厂的库存由展厅消化,展厅的库存由经销商消化,经销商的库存呢?许多以生产、批发为主的从业者,没有意识到终端消费者的存在。在他们眼里,经销商就是最大的上帝。殊不知行业是条生态链,任何一环出问题都将影响到共同的生存。终端消费者始终是所有从业者都应该关注的人,如果终端消费滞缓,很快就会影响到生产端的库存去化。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从生产者开始就应该考虑,而不是扔给经销商去处理。
终端消费者,多数就是使用者。他们中有多少是准备等家具涨价了拿去卖掉以赚取利润?家具的保值、增值,是他们购买的考虑因素之一,但不会是最重要的购买原因。他们需要的是品质、品位及文化。如果以为只要是红木就能搞定一切,那是没有长久生意可做的。如果忘记家具及家具文化本身,忘记终端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只看见红木带来的一时利益与躁动,那将得不偿失。
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断层与复苏,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一代精英阶层诞生,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需求,成了这个行业要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能量。古典家具饱含着传统文化内涵,充满中国式审美魅力,不管是用什么材质做,只要做的好,就不会失去这个广阔的市场。已经有一些眼光长远的从业者,早早开始关注“去红木化”的古典家具生产、经营探索。在红木材料资源短缺的现实情况下,这些人未来将领先一步,手握先机。
“红木家具”与“古典家具”的生命力的比较,也正是“红木材料”与“古典家具文化”之间轻重的比较。孰轻孰重,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