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探秘云南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娘子军

探秘云南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娘子军

http://feicui168.com 2014-03-04 06:22:34
工作人员用毛笔粘上浆糊覆盖在需要修复的页面边缘上 王中杰 摄 工作人员用毛笔粘上浆糊覆盖在需要修复的页面边缘上 王中杰 摄 古籍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打趣自己是“书籍医生”。背后正在装裱的字画上写有“观复”二字,是一位友人赠给古籍修复人的字画  王中杰 摄   古籍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打趣自己是“书籍医生”。背后正在装裱的字画上写有“观复”二字,是一位友人赠给古籍修复人的字画 王中杰 摄

  古籍修复者 不小心会成罪人

  评论员 蔡晓玲

  不少人跟我提起过,每当路过钱局街云南省图书馆侧门时,总是对临街的一座两层楼建筑充满好奇,“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九个金字让他们萌生不少遐想。古籍修复是什么?这座建筑里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这些疑问一直缠绕在好奇者的心头。

  最近,国家文物局历时3年开展的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专项调查显示,我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状况相当严重,目前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作为最容易腐蚀损坏的有机物,古籍的损坏情况以及它的修复,更加令人好奇。

  本期先锋档案,意在挖掘古籍修复这个行业的逸闻趣事。走入古籍修复者的世界才知道,这些“古籍医生”,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近视、脊椎病或者是鼻炎……他们的坚持,仅仅只是为了多修复一本古籍。而这种修复在他们看来,并非随意自然,而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破坏古籍价值,就会成为罪人”。

  一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让都教授成了无数人的梦中情人。但似乎少有人关心,人家都教授除了帅之外,还有收藏珍贵古籍的爱好,并没糟蹋了“教授”的称号。

  剧中,当女主千颂伊走进都教授的书房,那些各式高丽古籍让她惊呼不已。而教授应千颂伊要求推荐的“睡前读物”,第一本就是成书于元末明初,杂糅了儒、释、道三教学说的古籍版《明心宝鉴》。

  也许只有韩国人能把浪漫与古籍牵连在一起,但若回到现实,古籍与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

  中国古籍3000余万册

  如果不是有人指引,常常进出云南省图书馆的人都很难发现,在省图通往大堂的楼梯下面,还隐藏着一个古籍修复工作室,开门进去,两张红色大长桌顺序摆在正中间,左边一排如屏风一般可移动的折叠墙,用于裱画时上墙之用,右边一排书架,摆着各种手工纸,书架隔出了一个小隔间,放置一些工具。房间的底端还摆着一张办公桌,为古籍修复师杨利群办公之用。

  见到杨利群时,他正在裱一幅字,上面写着“观复”,旁边还有一排小字,写上“云南修复人”,是赠予之意。“观复”二字出自老子《道德经》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或许对这些古籍修复人来说,这二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生活与心境。

  这里所提到的古籍修复,是文献修复的一部分,而古籍修复人则需要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和古籍知识。目前古籍修复人员也尚未定出任何考核制度,所以,这些古籍修复者的称呼也各式各样。

  我国古籍一般是指在1911年前成书,具有古典书籍装帧形式的书刊资料。

  中国五千年文明产生的古籍浩如烟海。尽管历经天灾人祸,古籍损失巨大,有“百不存一”之说,但我国现存于世的古籍数量仍不算少。据估计,国内收藏的古籍大约有3000余万册,其中破损的超过1000万册。而作为全国仅有的12家之一,并且拥有西南片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云南省图书馆,馆藏古籍数则在41万册左右,全省共有21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仅云南省图书馆就有126部古籍入选。

  据杨利群介绍,整个馆藏的古籍,破损率达到了三分之二。

  杨利群和他的娘子军

  杨利群是古籍修复中心所有修复人的老师,这里所有古籍修复人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

  古籍修复历史悠久,大多以“师授徒”的形式进行。杨利群的古籍修复手艺传承自母亲,“母亲原来也在图书馆工作,家里开的是裱画店,家传这门手艺。”在云南,从事古籍修复工作近50年的杨利群,可谓这方面的权威专家。

  在云南省图书馆,包括杨利群在内,古籍修复中心目前只有7名古籍修复人。纵观全国,古籍修复人也仅有100多个,以此估算,全国古籍大约需要修复1000年才能完成,这其中还不包括古籍正在或者再次破损的情况。

  “以我们现在的馆藏算,全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加入修复工作,修到所有人都退休了都是修不完的。”杨利群说,修复人才的匮乏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谈话之余,杨利群叫来“弟子”协助采访,来的竟全是女性。“以前我也要求招几个男孩子过来,但都坐不住走了,做古籍修复这项工作,要耐心、坐得住,而且还要有责任心。”杨利群说。

  这支只有6个人的娘子军,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从事古籍修复的时间也都不短,其中,年龄最大的杨楠郡,已跟随杨利群做了近20年的古籍修复工作。“我从大专毕业后就到图书馆工作,后来在党校读图书馆学,我当时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古籍修复,连我的老师们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他们都不了解这项工作,”40岁的杨楠郡说,自己修书近20年也只修了近300册书,修书耗时又费神,非真正喜欢不能坚持,“现在我们就像是古籍的‘医生’,能修一本算一本。”

  身体多少都存在问题

  更有趣的是,这6个女性古籍修复者上学时所读的专业,全都五花八门,计算机、经济学、文学、美术……总之,在毕业之前,没有人曾经听说过这项工作,更别提接触过了。“到图书馆工作之后,就感觉古籍修复还是很神秘的,一开始是因为很好奇,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成就感。”施济颖说,参与古籍修复10年来,她早已习惯了古籍修复的单调与枯燥。

  然而,正因为古籍修复工作需要日复一日地伏案,并且要整天盯着古籍聚精会神,她们六位都有脊椎问题,视力越来越差,“有时修了一整天,下班等公交车,看站牌的时候感觉面前的数字模糊一片,我的视力从原来的1.5下降到1.2,也幸亏我很少看电脑和手机。”杨楠郡说,除了脊椎和眼睛,许多人鼻或多或少子都有些问题,因为古籍上附带的灰尘也常常让她们深受其害。

  到目前为止,6位古籍修复者都没有要放弃修复工作的念头,“以前有一些没有坚持下来走掉的,但是,虽然很枯燥,也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玩,每天还有固定的工作量要完成,但是自己喜欢的,也就乐在其中。”杨楠郡说。

  工作就像“过家家”

  聊完工作,杨利群让“女弟子”带着记者参观。

  走出“楼梯间”,穿过一条通道,来到对面的一座两层楼建筑。一层不锈钢拉闸门,一层灰色半透门帘,再加上两片玻璃门,增添了这座建筑的神秘感。

  走进去一看,顿然觉得费解。三排桌子整齐地排列在办公室的中间,每排两张桌子相邻,这六张不到两平米的小桌子便是这六位女性修复师的办公桌,桌子后面的靠墙处,是常见的如同家庭式厨房的装修。墙上一排挂壁橱柜,下面一排灶台,台上有3个洗水槽,另一边放了一个微波炉,一个电磁炉以及各种锅碗瓢盆……灶台的左边放了一个犹如面包架的铁架,右边则是一台类似洗碗机的机器。

  这样的场面让人非常愕然。施济颖说,左边的架子是晾书架,右边的机器则是纸浆补书机。而微波炉、电磁炉以及各种锅碗则是用来调制浆糊所用。

  “外面买的浆糊含有化学剂,不能用来补书,所以只能自己买面粉调,整个过程就像是做饭一样。因此,有人说我们像是在‘过家家’”,说到这里,杨楠郡笑了。古籍修复的工作需要异常谨慎小心,稍有差池可能就会将整本珍贵古籍修毁,在这样枯燥又必须提高警惕的工作里,或许就这么点乐趣能够成为她们最好玩的笑谈,告诉那些好奇者了。

  看完一楼的“厨房”,施济颖带记者参观了工作室的二楼,经过一条小长廊,走上狭窄的楼梯,一排玻璃展柜显得有些特别,里面放置了各种精致的仿古书、竹简以及古书装具。这是杨利群在闲暇时,带领她们一起做的一些古书装帧,不仅学了新的技法,也丰富了业余生活。

  另一边,一个教室般的培训室赫然出现在眼前,黑板和桌椅均排列整齐,旁边靠墙的角落也不忘安一个洗手台。这里是修复中心举办培训班时所用,除了在昆明,修复中心还在楚雄举办了彝文古籍修复培训班,“今年我们还计划举办藏文古籍修复培训,我们馆长王水乔也非常重视全省的古籍修复工作,现在云南省的彝文、藏文以及东巴经都有比较突出的古籍文献遗留,以后东巴经的古籍修复培训也会陆续进行”。

  另一方面,杨利群也非常担忧:“我们每年只有50万的修复经费,而且这些经费是包括办培训班、购买各种修补材料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的经费问题比人才缺失更加严重。”

  四天时间修复一页纸

  杨利群说,云南省因为地域的原因,古籍的破损问题主要集中在虫蛀和絮化(摩擦伤害)上,除了人工修补破洞,也有用机器修补的方法。“用和书页一样的纸做成纸浆,然后倒进纸浆补书机里,放入古籍书页,机器就会自动将上面的小洞补上”,杨利群说,这种方法目前只适用有较为密集且破洞微小的书页,破洞较大时,机器的修补效果不如人工。而针对絮化的问题,杨利群则采用一种最薄的皮纸,托裱在絮化的书页上。

  尽管现在的古籍修复技术几乎已形成一套系统,但遇到不同问题,需要修复人灵活处理。杨利群和他的娘子军们曾经一起修复过一套彝文古籍,不仅书页被老鼠啃过,而且粘连很严重,用细小的针挑也根本无法分离。最后团队决定用锅将整本古籍蒸软,使粘连的书页分离,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7个人终于将这套50多页的古籍成功地修复完整,按一个人算,平均每页要花4天时间来修复。

  “但我们有时也不敢下手,我们馆现在收藏的最早的大理写本《护国司南抄》就放着没有修复,有些古籍如果修复得不好,就破坏了古籍的价值了,那我们就会成为千古罪人了。”

  金库铁门保护下的古籍书库

  杨利群透露,省图书馆有三层楼专门存放古籍,并且先进设备与古老方法并重施行。“书库有专门的人管理,我们要到书库提书都要通过申请”,在记者的要求下,古籍保护中心最终答应带领我们参观这座神秘的书库。

  走出八楼的电梯,第一道厚重的铁门便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开启第一道铁门,里面是一个小间,里面放着一张小书桌,桌上放着善本借阅的进出表单。管理书库的钱女士为我们打开了书库的防盗门,她说,这道门便是银行所用的金库的防盗门。

  防盗门一开启,一股浓厚的药草味扑面而来。钱女士说,这是多种味道的混合:“原先我们是用老烟草来防虫,时间一长发现虫子连烟草也吃了,所以又采用了芸香草和樟脑丸来防虫,加之我们采用的是樟木书柜存书。”

  除此外,书柜的角落里还摆着两台纯白色的冰柜,钱女士说,冰柜也是用于防虫的工具之一。“将古籍包在密封袋里,放入冰柜低温冷冻几天,就能将虫卵冻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防虫方法”。

  除了防虫措施,在樟木箱外面还安装了一排排的密集架,用于防尘。更先进的是,所有的楼层都安装了恒温恒湿设备。“相当于一个大空调,但这个季节的湿度和温度符合书籍保存的条件,就不需要开启恒温恒湿来调控。”钱女士介绍,温度不超过20℃,湿度不超过60%时是古籍保存的适宜条件,书库的管理人员每隔几天都会对书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

  “书库共有三层,平常我们除了古籍的整理以及普查受损的古籍之外,如果有读者借阅古籍,我们还要进入书库提书。”钱女士告诉记者,为方便读者查阅资料,只要持有图书馆的借书卡便可以借阅。“如果是借阅比较珍贵的善本,就需要出示单位介绍信之类的文件,这也是对古籍的一种保护方式。”

  钱女士说,借阅古籍的大多都是一些做论文的高校学生以及学者,除了这些人,平常难得在善本阅览室遇到读者。记者到访时,在装潢讲究、古色古香的善本阅览室里,就有一位老者坐在棕色官帽椅上,翻阅着散发着历史书香与新鲜浆糊味道的古籍,动作缓慢而轻,此时的他可能没有想到,他手里翻阅的这本带着修补痕迹的完整古籍,背后还有一双比他更加小心的修复人的手。

  古籍修复常识

  采访中,杨利群现场为记者传授了古籍修复的基本技法。他找来了一本虫蛀厉害的古籍,并拿出了修书的所有工具一一为我们介绍。

  1选工具

  大小不同型号的鬃刷,就像旧时扫把的微缩版,割纸用的起子有竹质的也有铁质的,还有将扁平状的普洱茶刀拿来当起子用的创意,一把看起来已被用旧的马蹄刀造型奇特,非常有趣,还有做记号用的针锥,打书眼的铁锥子,一把铁质的中型剪刀,拿起来很顺手的镊子,刷浆糊用的毛笔……想来怕是要赶上武功里的十八般武器了。

  2调浆糊

  调了浆糊,杨利群开始修书。他将古籍里原来修过的部分撕去,再将书页翻过背面,用毛笔蘸了蘸浆糊,往书页的破损处轻轻地刷。

  “补书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浆糊,外面卖的浆糊都含有化学剂和蛋白质,而这恰恰是补书的大忌,云南的古籍破损有很大部分是因为虫蛀,那些‘书虫’最爱吃的就是书里的蛋白质。”杨利群讲解说,调浆糊时要将和好的面团用水清洗,去掉面筋部分,再进行熬煮变成浆糊,“补书的时候,还要结合古籍的纸质和破损程度,调和浆糊的浓度。”

  3刷浆糊

  这时,杨利群将一张颜色较白的纸整张贴在了书页上,然后顺势将未沾到浆糊的部分撕去。“刷浆糊也是有讲究的,洞破了多少,就刷多少,纸也就补多少,尽量要将洞边缘的面积减小到最低,不然的话,修好的书叠起来一摸就会凹凸不平了。”

  4选好纸

  杨利群强调,修书最重要的还要选好修补的纸,“要选择跟古籍所用的纸是一样的纸,而且颜色相近,修书讲究‘整旧如旧’,要尊重古籍的原貌。”

  不一会儿功夫,一张破损严重的书页修复完整了。

  5压平整

  随后,他找来吸水纸,将书页放置在中间,并且用重物压住,片刻之后又拿到压书机上压住。一段时间后拿出,一页原本皱皱巴巴,被虫子蛀得快烂了的书页竟然变得平平整整,摸上去也感觉不出修补的痕迹来。

  蔡晓玲(都市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