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星王朝的遗辉”为主题的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将于4月16日在扬州双博馆一楼临时展厅展出。届时,将有百余件隋炀帝墓及萧后墓出土文物亮相,并结合文字展板,展现一代帝王隋炀帝的辉煌与陨落,体现隋炀帝的命运与扬州、与大运河的重要关系,从而揭示出扬州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今起,本报记者带您先瞧瞧这些皇室“宝贝”。
1
十三环蹀躞金玉带
隋炀帝蹀躞金玉带迄今保存最完整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死后,多次迁葬,在扬州至少有3个隋炀帝墓,分别是流珠堂、吴公台、雷塘。2013年11月,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被专家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可惜也曾被盗掘。在出土的墓志、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近200件(套)珍贵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一号墓主墓室里发现的一套完整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堪称稀世珍宝。
【专家解读】
蹀躞金玉带迄今唯一保存最完整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发掘领队束家平称,“此前,这样高规制的玉带只在北周武帝孝陵里出土过一件,可那件是铜的,隋炀帝墓中发现的是金的。”此次出土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是迄今唯一保存最完整的。
据记载,蹀躞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唐代蹀躞带上的带板,质地有玉、犀、金、银、铜、铁等多种。隋唐时期玉带被定制为官服专用。最高等级玉带底色为紫色,整条玉带由十三块组成;在每块玉带板下方,带有能挂载小物品的小钩的玉带被称为“蹀躞带”。“蹀躞”,本意是小步疾走的意思。
蹀躞带是扬州人为隋炀帝定制的?
这件做工精美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是怎么使用的?
据了解,蹀躞带最常用的方法是回卷,就是卷一下塞回腰带里,蹀躞带上的铊尾可防止皮带滑脱。而正规的系法是,首先,蹀躞带的小条应是围在腰部侧后的,正面扣好,带尾拉到背后,扭一下,向上塞进皮带,然后松手,铊尾自动下垂,完成,主带的铊尾正好朝外。
蹀躞带的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件,如带弓、剑、??、算囊、刀、砺石之类。隋炀帝能文能武,佩戴着十三环金镶玉蹀躞带,也显示着他身份非同寻常,也可见隋炀帝对衣着打扮很讲究,很时尚。
自古以来,扬州的玉雕技艺远近闻名。隋炀帝佩戴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是不是当时扬州的能工巧匠特意为他私人定制的?这一疑问还有待考古专家考证。
2
四件鎏金铜铺首
雄狮造型,兽面直径达26厘米
隋炀帝墓中出土了很多高等级文物,其中四件鎏金铜铺首,为雄狮造型,双目圆睁,显得十分威严。相传铺首是龙的九子之一,警惕性极高,所以古人用来装饰大门,还有类似门把手的作用。此次出土的铜铺首,通体是鎏金的,兽面直径达到26厘米。据悉,此前只在陕西大明宫遗址出土过与它大小相近的铜铺首,见证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也显示了当时较高的工艺水平。
【专家解读】
可能用在棺椁上守护隋炀帝
“铺首”就是俗称的门环,通常以铜、铁做成圆形底盘,上置门环,用来启闭门扉或叩门,其底盘多制成兽面,多为椒图、饕餮、狮、虎、螭龙等凶猛兽类,兽口有衔环,因兽面威严,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兽面衔环辟不祥”,这是对铺首的描述。因此,铺首便于开门关门,也含有驱邪意义。
此次隋炀帝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当初到底安装在哪,有何作用?束家平告诉记者,鎏金铜铺首是在一号墓,也就是隋炀帝墓的墓室里发现的。有人推测,可能是用在棺椁上的,守护隋炀帝,因为历史上,隋炀帝被迁葬几次,而且此次发现的古墓也曾被扰乱过,棺椁可能遭受了破坏,千百年来,棺椁也慢慢腐朽,如今也就不见了踪影,只剩下鎏金铜铺首。也有人认为,鎏金铜铺首当初可能是作为江都宫门上的装饰品,后来,作为陪葬品,放置于隋炀帝的墓中。考古专家表示,它们最初的用途,还有待考证。
3
玉 璋
天子高规格玉器怎么给萧后陪葬了?
考古人员在对二号墓进行考古发掘时,只见一块白玉从土中露出,经过清理,一整块故意缺了一角的长方形白玉赫然出现。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块有着特殊意义的陪葬品,学名叫玉璋。束家平认为,玉璋是那时候的古代天子,在出外巡游时祭祀山川用的,那也是高等级身份的象征。
【专家解读】
本是天子巡游祭天地高规格玉器
玉璋是和玉圭相似,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也有叉形刃),另一端有穿孔。玉璋的形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也就是说,玉璋是玉圭从上端尖锋处垂直切下之一半者物,这种形式与出土遗物及古籍和古碑刻纹图中所称为“璋”者也是符合的。
值得注意的是,玉璋出土的地域范围在各种礼制性玉器中最广泛,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起山东,北至陕北,西南达四川,南及香港、越南等地,都有这种样式的玉璋出土,但它在各地的用途是否完全相同,还需进一步研究。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祭祀和征战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古人将祭祀列为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因此,有人好奇,作为天子巡游祭天地的高规格玉器,怎么给萧后陪葬了?对于这一疑问,还有待专家深入研究得以解惑。
若是“扬州工”有助扬州玉雕研究
文物专家表示,对于此次在扬州出土这件作为陪葬的玉璋,是天子巡游祭天地的一种高规格的玉器,而且它的长度大概是唐代的九寸。而且,这件玉璋通体打磨光滑平整,制作较为精细,可见,玉材开料的技术已基本掌握。
玉雕制作分开料、设计、水作、抛光四大工艺流程。如果这件玉璋是“扬州工”,将有助于扬州玉雕的研究。
4
编钟编磬
发现迄今国内唯一隋唐编钟编磬
考古人员发现,二号墓即萧后的墓里随葬品丰富,清理出陶器、瓷器、铜器、漆木器、铁器、玉器等200余件(套)。经深入挖掘,二号墓共出土铜编钟一套16件、铜编磬一套20件。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青铜编钟、编磬是迄今国内唯一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资料。
【专家解读】
这套铜编钟符合文献记载
束家平表示,出土的这套铜编钟,《隋书?乐志》有明确记载,编钟编磬是宫廷用的乐器,而且《隋书?乐志》中记载就是铜编钟16件,上下各8件,也符合文献记载,这至少说明二号墓的墓主身份很尊贵。
期待还能敲打出美妙音乐
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表示,编钟编磬不仅是权贵的象征,也证明了隋代音乐水平之高,更说明了隋炀帝本人对音乐的兴趣,“隋炀帝即位以后,更是兼采南北雅俗音乐,标志着中国中古音乐文化的融合,开启了唐代音乐的先河。”
萧后的墓里为何有编钟、编磬?根据记载,隋炀帝生前痴迷于音乐,萧皇后经常陪伴隋炀帝一起享受着音乐带来的乐趣,伴随着编钟、编磬敲打出的美妙音乐,宫女们载歌载舞。
束家平告诉记者,此次出土的编钟、编磬都是实用器,期待着它们还能敲打出当初的音乐。 记者 陶敏
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
4月16日亮相
2013年,隋炀帝墓的发现为人们解开了千古之谜。考古人员在隋炀帝墓和萧后墓这两座墓葬里,共清理出珍贵文物400余件(套)。其中“?故?帝墓?”、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玉璋、铜编钟、编磬等遗物,佐证了墓主人身份,很多珍贵文物全国罕见。
以“流星王朝的遗辉”为主题的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将于4月16日在扬州双博馆一楼临时展厅正式展出。据双博馆负责人徐忠文介绍,此次展览将展出隋炀帝墓及萧后墓出土文物百余件,并结合文字展板,展现一代帝王隋炀帝的辉煌与陨落,体现隋炀帝的命运与扬州、与大运河的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