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岩第一部讲述家具收藏的新书《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古今谈》上市后反响热烈。读者从书中看到了一个作家和编剧之外,不一样的海岩。同时读者也好奇,既要管理一家五星级大饭店,又写小说,写剧本,而且还将收藏玩得风生水起。如何做到?昨天,海岩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回答说:“我写得快,上厕所的时候都在写。”
写作状态:上厕所时都在写
海岩每年发表的字数都在80万到90万字,这个速度他保持了11年。去年他出版了29万字长篇小说《长安盗》,今年推出《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古今谈》也有18多万字。
对于一个业余作家而言,这样的写作速度也算是高产作家了。海岩透露,他是个写作快手,而且还不用电脑,全用手写。
此前有人质疑他是代笔,背后有枪手。为此海岩说他一次晒了一千多万字的手稿。谈到写作状态,海岩回答:“就是写,使劲写。小本子随时带着,我上厕所时都在写。”问他是否继续写收藏类的书,海岩称要看读者喜不喜欢,“如果读者反映都不好就不写了,因为我写这个东西是兴趣,大家叫好,好多人鼓励,也可以再来一下。”
建博物馆:实现王世襄遗愿
海岩还迷收藏,但他始终以爱好者自居,而不是收藏家。“因为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对收藏家也是个贬义词,我说我是收藏家,人家就说你那钱,为什么不去弄几个希望小学,云南、青海的你赞助赞助?其实我也捐过希望小学,只是不愿多做宣传。”
谈到社会舆论,海岩有些纠结,认为当今中国舆论的环境不够宽容,“不久前邓亚萍去马来西亚参加一个活动,人家会场上抓拍了她一个笑的照片,国内的网络就不原谅,说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死那么多人,你还笑,后来我就想了想,人还是要正常的生活嘛,不能这一件事就不生活了呀!”
海岩说很多媒体都挺想到他的黄花梨艺术馆去拍一拍,报道报道,都给他拒绝了,“你说什么事,他一定要往你别处去想,你弄一个黄花梨艺术馆,人家说你弄一个旅馆、会所什么的,我说算了,还是别惹麻烦了。”
数年以前,海岩便在北京郊区动土开工,兴建了榈园黄花梨艺术馆,为的是完成文化大家王世襄先生的一个遗愿,建一家博物馆,在明清样式的建筑里,按古人生活的常态来陈设明清家具。这家艺术馆的所有展品,包括五百件黄花梨、一百多件紫檀家具,以及部分红木家具和字画,将永久放在这里陈列。这些家具虽然名义上还是海岩的,却已不能随便变卖。
痴迷收藏:变得“穷困潦倒”
痴迷上收藏家具后,海岩开始变得“穷困潦倒”,“家人出去吃个饭超过200块,我也会觉得有点贵了。”虽然海岩说作家身份跟收藏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骨子里的文人情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是他痴迷于收藏的主要根源。
谈到出书缘由,海岩说,有一年,他所供职的公司为管理干部的培训设置装潢审美及环境布置的课程,其中红木家具一课由他主讲,“漫天信嘴,无序道来,课堂上不觉诘屈,课后再看讲课录音的文字稿时,才发现这一课讲的,不过是红木知识的粗浅入门,且多为一己见闻,章节凌乱,挂一漏万。”在随后的一次演讲中,他将文稿的名字加了“姚黄魏紫俱零凋”的标题,而这正是此书的由来。
海岩从收藏之初便听取了马未都的建议,把自己的收藏范围缩得很小,以收藏明清家具为主。海岩说:“我不是痴迷,我是起步晚,财力小。我只能收一样东西,那么在这个领域中,我可能有一定的发言权。如果什么都收,那我什么都不是了。” 扬子晚报记者 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