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位于崇文镇南四渠村,另一处位于附城镇河东村
近日,陵川县又发现两处上百年的木雕围棋图,这是继2006年?2007年在陵川县潞城镇发现三处木雕围棋图后的重要发现。
截至目前,陵川县共发现木雕围棋图五处,分别是潞城镇上郊村两处、东八渠村一处,崇文镇南四渠村一处,附城镇河东村一处。
一处保存完好一处损坏严重
此次新发现的两处木雕围棋图一处位于崇文镇南四渠村,另一处位于附城镇河东村,发现者是陵川县的几名考古爱好者。
4月8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崇文镇南四渠村。在村子中央的一处老四合院的门楼上,记者见到了这幅保存完好的木雕围棋图。全图长3米左右,最宽处约0.7米,最窄处约0.4米。在岁月风雨的洗礼下,原木的颜色已经褪成黑色,在黑色中还残存着斑驳的黄色。围棋图两侧雕琢着镂空的花草,虽然已经无法辨认出是什么花草,但精致的雕琢技艺让花草栩栩如生。围棋图中间是一部半展开的古典卷书,书卷中央有两个对弈的老者,并排而坐。两位老者神态悠然自得,左边的老者还翘着二郎腿,甚是惬意。中间是围棋棋盘,横纵线条依稀可见。棋盘后面有一个看棋的人,右手抱着一根扁担,上面还缠绕着绳子。这与当地传说的民间故事李忏上山打柴观看围棋的故事极为相似。全图保存较为完好,人物衣服和胡须的纹路还清晰可见。
在附城镇河东村发现的木雕围棋图也在一处老四合院的门楼上。遗憾的是,这幅破坏比较严重,围棋图两侧的花草已经全部被砍掉,中间卷书部分幸运地逃过一劫。这幅围棋图跟崇文镇的图布局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两位老者成了相对而坐,可能是因为衣服的原因,体型也略显健硕。观棋者换成了左手拄着扁担,正聚精会神盯着棋盘。
两图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两处木雕围棋图的发现有何意义?记者采访了陵川县文物管理局。
“这两个对弈的老者,一位叫箕子,另一位叫梅伯,中间看棋人应该是烂柯传说中的李忏。”陵川县文物管理局的一位专家给记者解读道,从四合院结构来看,南四渠村围棋图诞生在清朝末期,河东村围棋图诞生在民国初期,两图距现在有上百年历史了。
关于李忏的“烂柯传说”是这样的:传说棋子山往西5里的苇水村有一个人叫李忏,李忏带着扁担绳子去棋子山拾柴。在一片云雾缭绕中,李忏看到有两位仙人正在下围棋,还边吃着仙桃。李忏就在边上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觉得口渴难耐时,把仙人扔了的桃核捡起来吃了。当两位仙人对弈到高潮时,李忏情不自禁喊了一声“好”。顿时惊了两位仙人,他们才发觉有一个凡人一直在看棋。两位仙人令李忏快点回家,假如回到家中无人认得且无人收留,可回棋子山下箕子洞中修炼棋艺。李忏返回家后发现,世间早已物是人非。原来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无处可去的李忏只能返回棋子山下箕子洞,余生都跟仙人学围棋中度过。李忏在山洞中遇到的那两位仙人就是箕子和梅伯。
棋子山一带已发现5处木雕围棋图
1993年,山西省社科院杨晓国先生经过数年的实地考证,在中国《学术论丛》上赫然发表了《论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的学术论文。文章以洋洋万言的翔实论据和缜密推断,拨开重重历史迷雾,论证了世界围棋起源于殷末周初的山西陵川棋子山。2007年,首届“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文化节”上,“中国先秦史学会”专家正式确认陵川为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近年来,随着5处木雕围棋图在陵川棋子山一带村庄的发现,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符号,与当地的民间故事典故有机地结合,已深深地烙印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这对研究开发探索围棋文化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实习记者 史娇星 通讯员 李文洁 图/实习记者 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