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济源 张海莺 刘家琛
鸽哨、麻杆鸡、捕鸟笼、猴攀杠……形制各异、稚拙可爱的传统玩具一一映入眼帘。4月下旬,清华附中国际部的学生们来到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了《童年恩物??中国民间传统玩具展》。从古代到近现代,500余件文物,记载着民俗观念的变迁,也记录下当代人的“民俗代沟”。
一位外教指着展柜中的兔儿爷,直呼“长得奇怪”。一名参观学生告诉我们:“这些民间玩具和我们小时候玩的东西完全不同,我们的时间都花在iPad上了。”
不仅如此,现在北京大小公园里戏耍民俗玩意儿的大多数是老年人。秧歌、高跷、空竹、舞狮等民俗,已成年轻人眼中陌生又新鲜的“兔儿爷”。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关昕告诉我们,传统玩具展出的意义就在于让老者怀旧,少者新奇,使得两辈之间的民俗观念能够彼此传递。
目前,北京有北京民俗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分馆、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喇叭沟门满族民俗博物馆等专门民俗博物馆在服务大众,但经营状况均不尽如人意。位于宛平城的胡同张老北京民间艺术馆是首家反映老北京旧时文化的综合性私人博物馆,2007年开馆后,借着奥运会的“文化风”火了一把,却在两年前悄然关闭。该馆馆长张毓隽接受采访说:“北京人真正想看的是情感丰富、能温暖人的东西、久违的东西。现在很多民俗展览传递的意涵不够准确。年年相似的形式、门类、行当,人们看多了就腻了,没兴趣了。”
过度商业化也让传统民俗变了味。业内人士表示,眼下许多民间工艺品展销、民间艺术活动似乎都被冠以“民俗”的帽子,主要是因为活动本身、民间工艺品本身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这种乱打“民俗”旗帜搞活动之风,是一种文化的乱象。
新时期民俗传承怎么办?4月15日,中国国家女子网球队队员在博物馆饶有兴致地体验了画兔爷、写书法及手工制作灯笼等传统民俗活动。关昕介绍,北京民俗博物馆已成体验式活动基地。自1999年东岳庙庙会举办以来,我们用文化活动来延续传统,提炼出“福文化”主题,将体验活动和老庙文化相结合,通过教育实现民俗传承。
同时,到博物馆“选修”民俗课,也成了民俗发展新思路。4月2日,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成为朝阳区社区青少年活动基地,140多名小学生按照各自兴趣参与风筝制做、击鼓传柳等民俗课程。据了解,今后80所中小学的学生都可以到民俗博物馆“选修”民俗课。此外,“民俗进校园”也是近几年北京民俗发展重点。关昕介绍,博物馆根据中小学的需求,每年不定期地通过民俗讲座和传统民间工艺体验两种形式展开“校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