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周刊 作者:宋诗婷
荷赛奖依然是当下中国摄影师最看重的摄影奖项,但随着越来越多国外摄影比赛和基金被介绍进中国,荷赛奖的影响力会被分化。
每年二月中旬,总有些摄影师的名字会从新闻配图的右下角跳出来,一跃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
2014年2月14日,被中国人称为荷赛奖的世界新闻摄影大赛(WPP)评选结果揭晓,三位中国摄影师榜上有名:中国新闻社摄影师贾国荣凭《杠上竞争》获得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南方都市报》摄影师陈坤荣以无人机拍摄的《健身》组照获得体育特写类组照二等奖;青海摄影师樊尚珍以《荒原狼》获得自然类单幅三等奖。
荷赛奖被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新闻摄影比赛之一,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主办。从1957年第一届比赛至今,荷赛奖已经举办57届,收到过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上百万张摄影作品。
同时,荷赛奖也是中国摄影界甚至老百姓最熟悉的摄影奖项。从1988年新华社摄影记者杨绍明以《退下来以后的***》拿到中国首个荷赛奖至今,中国已经有34人获奖。从2002年到2014年,中国摄影师的名字连续12年被写在荷赛奖的获奖名单上。
荷赛奖不是奥斯卡,它是柏林国际电影节。
中国人为何在荷赛奖中连连告捷?这要从55年前说起。1959年,45位中国摄影师的55幅作品首次投送世界新闻摄影大赛,45幅入选,入选率超过80%,这是此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达到的入选比例。好消息让起步较晚的中国新闻摄影界看到了希望,荷赛奖自然成为中国摄影师心中的目标和理想。
1988年,中国摄影师终于等来了这个期待已久的荣誉。时任新华社摄影记者的杨绍明(杨尚昆之子)与***一家来往密切,他拍摄了一组***退休后的家庭生活照片,取名为《退下来以后的***》。这组照片在当年的荷赛奖中获得了新闻人物类组照三等奖。
当时,评委会对这组照片的评价是:“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了在家里的***和我们没什么两样。”这句评语透露出一个信号:荷赛奖对与西方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充满好奇。
在中国摄影师眼中,荷赛奖不是奥斯卡(普利策新闻摄影奖才是),它是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人拿不到小金人,但像张艺谋们捧走金熊奖一样,中国摄影师可以对荷赛奖有所期待。
荷赛奖绝非独树一帜,每年全球都有大量摄影类奖项和基金鼓励摄影师独立创作。全球年度摄影奖、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奥赛奖)、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哈苏国际摄影展、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都是著名的摄影比赛。
尽管奖项众多,但蜂鸟网影像、行摄频道主编王江说:“可供中国摄影师参与的国际性摄影比赛很有限。”中国摄影师在国际摄影比赛的参赛资格上很尴尬,绝大多数新闻类摄影比赛需要投奖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部分奖项对投奖者的国籍和年龄都有限制。
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因为有可观的创作基金,所以它要求申请者提供个人简历、资历证明、作品小样等,甚至还需要一份详细的拍摄计划(当然是英文的)。这些繁琐的流程已经足以挡住大半有意参赛的中国摄影师。
还有部分摄影基金和奖项需要有推荐人。哈苏国际摄影奖就是由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摄影家和资深专家推荐,最终由基金会董事选出得奖者。这种需要伯乐的奖项传播到中国总有点变味。拉关系、走后门的厚黑学在摄影圈并不罕见,许多势单力薄的摄影师对这类奖项敬而远之。
荷赛奖与这些奖项相比更“公平、公正、公开”。报名操作简单,每名参赛者最多投送12幅(组)摄影作品,没有报名费,网络提交,只要你能证明自己是专业摄影师。
中国摄影师的参赛流程已经运作成熟。如今荷赛奖只接受网络投递作品,当年那个还需要手工填报的时代,许多摄影协会和影像机构能够代领申请表格,指导英文填写。
在荷赛奖的获奖作品中,几乎每隔几年就有外国摄影师凭中国题材获奖。
在2012年的作品评选中,评委会委员艾丹?沙利文(Aidan?Sullivan)曾说:“评选中,我始终在思考用怎样的照片才能总结这一年的故事。”荷赛奖对时效性和选题的要求很高。评审心中早有一个年度新闻列表,就等着用参赛作品把表格填满了。
2009年是中国摄影师的丰收年,共有6位参赛者获奖:新华社摄影师吴晓凌的《血染赛场》和《中青报》摄影记者赵青的《北京电视上的奥运会》都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而《杭州日报》记者陈庆港的《救援部队运送地震幸存者》和《深圳晚报》记者赵青的《四川大地震中的幸存者》都紧紧抓住了汶川地震这一突发事件。
从1988年首次获得荷赛奖到荷赛艺术类奖项被取消,中国摄影师共拿到7个艺术类奖项。其中就包括中国新闻社女摄影师王瑶的《60岁重返舞台》(2000);还有《山东画报》记者李楠的《聊城少儿杂技学校》(1996);以及《深圳商报》摄影记者余海波的作品《大芬油画村》(2006)。
不仅中国摄影师在中国元素中获益,在荷赛奖的获奖作品中,几乎每隔几年就有外国摄影师凭中国题材获奖。2005年,第46届荷赛奖,日本摄影师和芬兰摄影师分别以《中国沈阳,要求庇护的朝鲜人在日本总领事馆大门前》和《少林寺的和尚》斩获突发新闻类(单幅)和体育类(单幅)一等奖。
在摄影界,奥赛奖(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和荷赛奖齐名,一个是艺术类奖项,一个是新闻类奖项。同样有不少中国摄影师获奖,后者的知名度却远高于前者。同样级别的奖项为何曝光度差这么多?荷赛奖是新闻类奖项,参赛者和获奖者多为国内各大媒体的摄影记者。自家摄影师获奖,供职媒体当然会首先吆喝一番。每年荷赛奖评选揭晓前后,关于这项赛事的报道总会来势汹汹,获奖摄影师可以一夜成名。两次获荷赛奖的摄影师傅拥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说,拿到荷赛奖后,百度搜索条目都多了几十万。
荷赛奖在中国受重视的另一原因是它的影像特色。对普通人来说,新闻纪实类摄影天然地与政治、热点事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比艺术类摄影更接地气,更容易被看懂。
近几年,荷赛奖获奖作品的风格和题材一度遭到摄影界的质疑。续2013年“PS风波”后,今年的最高奖作品《信号》更被网友吐槽,不少人说作品更像是社交网站Facebook的封面图片,奖项的权威性再次遇到挑战。
王江说,和国外摄影师相比,中国摄影师把荷赛奖看得太重了,这是一个被高估了的奖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任悦也在《歪批荷赛》一文中提到:“荷赛从根本上看,是一个职业技能的比赛。你是这个圈儿里的,年终了就要把这一年的活儿拿出来亮一下。”
荷赛奖依然是当下中国摄影师最看重的摄影奖项,但随着越来越多国外摄影比赛和基金被介绍进中国,荷赛奖的影响力会被分化。选择多了,创作也就更自由,至于荷赛奖这条大腿,抱不抱也就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