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皿方?式文物回流能否复制

皿方?式文物回流能否复制

http://feicui168.com 2014-05-20 14:58:13
大英博物馆展出中国明代古董,图为展览中一个漆盘 大英博物馆展出中国明代古董,图为展览中一个漆盘

  文??本刊记者\刘宗跃

  皿方???万?之王,纽约佳士得原定于3月20日11时拍卖的1888号拍品“皿天全方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曾被洛克菲勒收藏原定1000万美元起拍,后经私人洽购成交”(器身)已撤拍,3月20日上午,纽约佳士得发布消息称私下洽购于19日顺利完成。随后,湖南省博物馆也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正式声明证实,国之重器“皿天全方?”即将回归湖南,将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此事一经公布,立刻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这次皿方?的回流方式的讨论也成为一大热点,下面就从这次皿方?的回归为契机再谈中国文物回流。

  怎样看待文物回流

  关于中国的文物回流问题,一直是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有文物回流的概念,XXX季涛认为从实质上看这是市场机制调节下的产物,由于国内价格越来越高,而国外相对就没有像国内这么快的增长率,这种现状促成了了这样一种回流的趋势,这是由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国内的买家和收藏家多了,国内的价格自然就会升高,有的收藏家就会到国外去买东西,有的国外的东西就会送回来,国内价格高外面价格低,外面的东西必然会选择在国内拍而不是在国外拍了,有的人也就特意到国外去抄底去了。”并且这种状况在2000年时候影响的是某些品类,慢慢地影响面越来越宽,很多品类都开始出现文物回流现象,XXX赵春安认为青铜器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精华,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这次的皿方?的回流绝对是一个大好事,我们现在对于青铜器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现在人们就应该趁着青铜器价格相对于其他很多热门品类来说价格很低的情况下提前关注青铜器。”

  “皿方?”模式?

  此次皿方?的回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其他文物回流相比,除了本身工艺十分精美之外,还具有一些独特之处:首先是皿方?本身近一个世纪的身首分离,让人们对于他的回流充满了期待,这种情节促使了人们对于他格外的关注;其次是皿方?之前曾有几次回流的机会,但结果或不了了之,或以失败告终,这使得本次回流带有悬念;而最后一点,也是本文讨论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特殊的回流方式:由省级博物馆出面,民间收藏家出资合力促成洽购,并且过程中涉及到了网上公布公开信等环节。

  关于皿方?的回流,从整体的事件来看,人们还是对它抱有积极态度的,赵春安表示:“一方面,在现阶段,应该尽早的去购回一些青铜的重器和一些高古的精品,再等它继续上涨到时候再买那成本会很高;另一方面,这种民间和博物馆结合的形式也很值得提倡,它有利于对于中华文化整体的发扬。”XXX甘学军提出:“政府也是市场的一方,也可以作为市场的一个主体用他的资源,去跟民间资本去竞争,取得这样一个优势从而得到对方的配合,最终把这个东西买回来,这对于政府来讲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是政府在市场当中的一个优势位置的体现,毕竟它虽然是市场中的一员但是客观上也有独特的优势,以这样的方式去跟拍卖者去协商,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无可厚非。”不过对于整个事件的一些具体做法,甘学军认为其中并不完美:“这个行为应该是一种私下洽购,而不应该事先把给佳士得的信在网上进行公布,还明确涉及到了价钱,我觉得这个不可理解,好在中国的买家比较配合,承认了政府这样一种做法,也配合政府这样一个做法。”季涛也认为这种洽购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谁都可以去写一封信说明自己的洽购意愿,拍卖行可以接受可以拒绝,这都是正常的洽谈和商量的过程,但直接把这个东西放到一个公开的平台上就不合适了:“但是把这封信公开出来就会给社会和其他买家造成一些压力,这个事就由私洽变成了公开谈了,就有点压制别人的感觉了,好像我谁买谁就是不爱国,有点仗势的感觉,总结起来这种被压制的感觉不是这封信造成的,而是这种公开的方式造成的。”季涛分析认为在普遍讲究公平的市场原则中,这种方式给了其他买家一种压力,似乎不让别人出价,所以这封信公开出来就是一种破坏公平的一种方式,拿着政府身份说话,给人以不好的印象,并且从买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事先就把自己的底牌抖落出来的行为是一种不利的行为,无论是政府还是大收藏家,这样做的话就给外界传送了一个信号:这件东西是好东西、真东西,这种信号带来的后果就是其他也想买这个东西的人抢的更加厉害,导致更难买到了。这可能也是甘学军认为“不可理解”的原因所在。所幸佳士得和卖家去沟通的结果比较好,这是佳士得的功劳,而季涛认为如果不这样公开,私下告诉佳士得这件事,佳士得也会这么干,一样可以达成目的,公开的行为等于画蛇添足,对博物馆是不利的。而这次洽购成功的关键在于卖家撤拍了,而不是大家都不出价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撤拍,很可能有人是不让的,有的是人喜欢青铜器,没有规矩说谁必须让着谁。

  私人回购:比较中饱含劣势

  私人回购的文物回流方式一直是文物回流渠道中饱受争议的方式,曾经出现很多众人关注的私人回购事件,最让人历历在目就是刚刚稍有平息的《功甫帖》事件了,在这种回流方式中出现的种种争议中,对于哄抬价格的说法,季涛分析说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作用:“中国都想买,自然价格就贵了,中国人都来收藏传统文化,所谓哄抬价格的说法立足点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大家都喜欢就一定贵了,这是市场规律,这不是谁炒上去的,而是根据供求关系随行就市的正常现象。”对于这种行为产生的结果,季涛指出价格提升其实最终受益的是整个国家,因为绝大多数的好东西还是在国家手里,而价格的提升最终提升的是整个国家的文化资本,是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和品牌。

  虽说如此,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私人回购的回流方式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甘学军就指出了其中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现在的进出口的管理制度和通道、进出口的关税、增值税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大件的,大宗的艺术品的回流,拿皿方?来举例,如果不是湖南省博物馆洽购回来,而是一个私人的机构或者是个人去买了,那么他将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进关问题,就算根据WTO的规定关税可以免,但是17%的增值税是必须要交的,更重要的还有很多复杂的这样的审批程序,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但是这次通过博物馆的名义买,整个通道就会顺畅很多,它可以享受这方面的简化通道和优惠条件。有人说政府和国民不平等,但现行的规定就这样,现行的法律就是这样,想改变起来很难。”前一阵刘益谦购买《功甫帖》回国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捐赠回流:也许会越来越多

  捐赠回流相对而言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回流,虽然在很多国家捐赠艺术品的行为很多见,但大多是捐赠给和自己有密切联系的如母校、家乡等,但是靠外国捐赠的途径实现文物回流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直接原因就是人家跟你没有多么密切的关系,没有理由做这些捐赠的事情。根据赵春安的分析,很多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在国际上其实已经做过很多次买卖式的流通,一直是以市场机制来调节这些文物的流动,而让在这个机制中运作很久的东西跳出市场机制实现捐赠,这是很难的。

  虽然靠外国捐赠回流实现文物回流很难,但季涛提到国内很多收藏家在国外收藏的许多文物艺术品准备捐献出来,这种自己捐自己政府的行为会在未来越来越多。因为很多收藏家从事收藏多年,自己的东西收藏成系列了,生活也好了,就会愿意做一些这方面的贡献。不过对于这种途径的未来发展季涛也有担心,现在有些国内的收藏家不愿意捐给自己国家的博物馆,就愿意捐给国外的博物馆,因为现在存在一种状况是收藏家愿意捐献出来,但是是为了这种捐献可以让精美的藏品获得更多的展出,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博物馆有时会把东西放在仓库里锁起来终年不见天日,收藏家有意见也没用,博物馆会认为你是捐给国家,又不是捐给我个人,我没必要感谢你,你爱捐不捐,这种态度大大打击了收藏家的积极性。季涛提到:“反而一些国外的博物馆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你捐献的东西都会有详细的著录,如果量大还有可能单独为你设置一个小展厅,这种方式会让收藏家们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些事情。”

  “皿方?”模式:可遇而不可求

  回到皿方?的回流模式上来看,皿方?这次的洽购成功固然让人觉得这事一件好事,但是季涛认为这种模式属于“可遇而不可求”。能够让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来购买这样一件东西是很难的,首先像皿方?这样的精品存世非常少,而身首分离将近一个世纪更是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元素,只有这种级别的文物才能让这么多人来愿意为它出钱出力。另外季涛还提到很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国家博物馆的办事意识急需转变,如果官方博物馆依然摆出十足的官架子,很难让收藏家们去甘心情愿的配合,博物馆的服务意识未来是否能够促成“皿方?”模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要想像湖南博物馆这样将来让更多的人配合你,博物馆要有很好的服务态度,要适当鼓励大家,别人配合你,你要给人家怎样认可。”季涛总结说。

  皿方?回流已有定论,但人们对于皿方?的讨论仍在继续。皿方?的回流是皆大欢喜的好事,皿方?的回流模式也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思考,有进步,亦有不足,然而如果要进一步促进中国古董艺术品的回流,真正建立中国文物艺术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品牌,仍需要民间收藏家和公立博物馆继续解放思想,精诚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