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辉
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到遍及港岛各个角落的“香港艺术月”,香港已成为亚洲艺术最热的城市之一,有人说10年前的香港还是一片艺术沙漠,5年前,有人诟病香港只是艺术品交易中心,那么,今天的香港,交易、展示、教育都在展开,香港正在成为艺术之都的道路上前行。
香港巴塞尔的狂欢盛宴
5月15日至18日在香港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依旧是全球艺术界关注的焦点,虽然第二届艺术展好评不及第一届,但仍稳坐亚洲艺术博览会的头把交椅。
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245家顶级画廊参展,其中超过一半在亚洲及亚太地区设有展览空间,包括24家在香港拥有展览空间的艺廊。据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官方统计,5天共有6.5万人走进香港会展中心。台湾耿画廊总监吴悦宇表示:“首天便售出了超过五成的作品,在展会上与收藏家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建立新的人脉网络。”“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为我们提供了接触新客户的平台,充分保留了地区内的多样性,是一个让我们能认识亚洲艺术家,同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联系交流的地方。”伦敦画廊主Sadie Coles这样评价。
不远万里来到香港的海外画廊,目的显然不仅仅是香港市场,他们看重的是亚洲和中国的市场。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志刚在开幕第一天就购买了15件艺术品,其中包括从Marian Goodman画廊以6万美元购买的Adrian Villar Rojas的雕塑作品、以18万美元从David Zwirner画廊购买的Carol Bove的绘画装置作品等。
纽约Hauser & Wirth画廊称,画廊卖出10幅张恩利的作品,价格区间在18万美元至24万美元,均由中国内地藏家购得。白立方画廊此次参展销售总额达几百万美元,其中包括一件售价为130万美元的达明?赫斯特的作品,该作被一位中国买家购入。此外,香港本土藏家还购买了Theaster Gates等艺术家的作品。科恩画廊将一件意大利艺术家Francesco Clemente的作品卖给了一位中国藏家,而David Zwirner画廊的一件Oscar Murillo的作品也被中国买家收入囊中。
当然,内地和港台地区的画廊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买家。香港本土的10号赞善里画廊不仅售出了中国雕塑家王克朋的雕塑作品,还有邵逸农等艺术家的作品,其买家不仅包括内地藏家,还有瑞士和美国买家。
在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跨界的video、互动的大型装置都成为现场的亮点。不过,在东涞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肖潇看来,这届艺术展平淡无奇,“国外画廊迎合中国藏家口味,展出中国艺术家作品,或者只带一些国际大牌的小件作品过来,很多画廊都有考尔德的作品。”她这样形容,“中国画廊也很倾向欧美,中国内地藏家有钱,但对艺术的认识还是倾向装饰、审美,对于艺术品的投资,很少人接受过百万美元的作品。”
艺术香港的全面布局
香港各大艺术机构借助巴塞尔艺术展的东风加强了之间的联系,巴塞尔艺术展带给香港一次塑造艺术形象的新机遇,在5至6月的香港的艺术月,同步举办了150多场文化艺术活动。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与城中主要的文化机构紧密联系,如亚洲艺术文献库(AAA)、亚洲协会香港中心、Para Site艺术空间以及将建成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等。在展会期间,于会场内及香港不同地区同步举办相关活动。Para Site不仅展示香港本地“85后”年轻艺术家李继忠的多媒体作品《Archive of the People》,还策划一场名为“热望之房?性与香港”的群展,同时在Para Site艺术空间、上环文娱中心展览厅、北角和中环等5个场地展出。
香港艺术中心在这期间也举办了多场艺术活动,其中,第二届收藏家藏品展展示了印度尼西亚收藏家的珍贵典藏。由著名印度尼西亚策展人Agung Hujatnikajennong策划,多位重要的印度尼西亚艺术收藏家从各自藏品中选择代表性作品参展。“展览将审视印度尼西亚收藏家在全球艺术市场和地区经济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亦将为观众提供一次探视这些私人收藏的机会。”策展人如是说。此外,香港艺术中心还与陈明慧合办了“乌利?希克《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短片首映及新书发布会”,介绍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和和他收藏于瑞士毛恩湖古堡里的艺术品。
香港本土画廊充分利用艺术展的优势,在多个场所推出艺术家展。而香港艺术门呈献由著名西方抽象艺术策展人Paul Moorhouse策展的“苏笑柏??绘画与存在”个展。艺术门亦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展出一系列包括苏笑柏、朱金石、秦玉芬及仇德树等中国抽象艺术家的作品。
此外,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同期举办的还有第四届亚洲当代艺术展,展览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超过100间画廊,展出3000多件绘画、雕塑以及摄影作品。亚洲当代艺术展借用已较为普遍的酒店博览会的形式,吸纳了大量价格适中、适合消费的当代艺术品。
在商业画廊和展览之外,香港还有非盈利的艺术推广中心,比如,2000年成立于香港的亚洲艺术文献库是个由私人创建的非盈利艺术机构,至今已成为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文献收藏机构之一。作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合作伙伴,亚洲艺术文献库不仅策划重要的学术论坛,邀请世界博物馆级的专家参会,还拥有最坚实背景的艺术VIP客户。不过,其研究人员仍表示,机构收藏的文献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希望让这些资料能尽其用,以激活其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当然,兴建中的M+博物馆也是备受关注的香港艺术风景线,今年M+博物馆成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合作伙伴,5月14日,该馆宣布获得香港收藏家及艺术家Rosamond Brown 500万港元的捐赠,成立“Brown家族年度购藏基金”,用于该馆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等艺博会购置艺术品,进一步丰富M+博物馆的馆藏。
从金融之都到艺术中心
香港已成为与纽约、伦敦并列为全球三大艺术交易重镇,世界各地的交易商、拍卖公司、商业画廊相继在这里安营扎寨。近年来,香港正从亚洲金融中心,进化成为当代世界艺术之都。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出席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开幕式时指出,特区政府决心将香港打造为国际艺术都会,现正全力推进西九文化区建设,包括花费50亿港元打造M+博物馆。她亦指出,近年香港私人画廊数量一路增长,吸引多家国际画廊在港开设艺术空间。
高古轩、白立方等世界一流画廊早已在香港设点,5月13日,随着“张晓刚:纸上油画作品”展的开幕,佩斯画廊宣布正式进入香港。而在其隔壁,来自比利时的经销商阿塞尔维伍德经过两年的筹备,在这里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新画廊。
巴塞尔亚洲区总监Magnus Renfrew表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聚集了藏家、画廊、艺术家等不同的艺术角色,除了可以看到顶级画廊的策划,也借此探讨亚洲不同画廊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画廊、艺术机构进驻香港,将给香港艺术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国际顶级画廊争相抢滩香港,扮演着国际与内地资本对接的角色,但他们的指向在于艺术销售,而香港艺术家需要本土力量的扶植。2014年首度启航的“Art Bus艺术发现号”是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发的艺术免费巴士,“发现号”的目的在于从多角度深度展现香港当代艺术。
“香港税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城市之一,艺术品不需要征收进出口关税,完善的司法体系和作为亚洲中心的地理位置让人很容易就想到,香港是个得天独厚的艺术市场核心。”随着艺术交易带动视觉艺术的发展,新艺术机构的入驻,以及艺术教育的不断展开,同时保持着创新精神,不断创造对接艺术与城市的平台,香港晋升为世界一流艺术中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