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讯 由纽约大学美术馆举办的《现代性3.0》展于6月5日举办开幕式和研讨会,此次展览由张晴,汉克(Henk Slager)策划,将展出包括TiongAng, 徐冰, 杨福东, 裴咏梅, Aglaia Konrad, Nikki S. Lee, Sarah Morris, Marion von Osten, 林延和虞华在内的十位艺术家作品。
“现代性3.0”,缘起于2010年上海双年展学术研讨会期间。当时,张晴与汉克(Henk Slager)萌发出“第二次现代性”的讨论,并希望由此生发出共同研究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包括了研究、展览、论坛和出版,并设想十年之间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结合当地现代性的现状展开工作。在张晴与汉克(Henk Slager)长时间的日常研究与讨论中, “第二次现代性”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现代性3.0”,并由此更加明确了策展人对当前正在发展的现代性的新认识、新态度和新观点。
“现代性3.0”旨在回应当今西方现代性危机以及城市化进程所夹带的全球性观点的渐变。在此变化过程中,“现代性1.0”是指以传统国家概念为界的“现代性”,已经被全球化无界限的取代。然而,“现代性2.0”所描绘的全球化一体的世界貌似同质,缺少距离和层次的区分,已不再能贴切描述其文化身份和经济发展。
新的“现代性”是植根于城市化及其混杂的和多向性的世界,而非全球化同质化的统一世界。“现代性3.0”的语境中,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大众化的民主化,新娱乐的消费主义,及生态环境毁灭危机等等重复性话题已经失灵。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如何生活”的追问,对新道德的探索,对在城市化进程中个人与社会秩序矛盾的相互缓解。对于“现代性”的叙述应该强调这一世界文化与城市化的同步转变。新思考与新实践势必为“现代性”的定义和价值作出贡献,进而“再定义”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 当今亚洲的社会思想不断自觉与独立,文化视野和艺术实践也随之日新月异,因此而联结起来的西方与亚洲视角的艺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次展览的艺术思考有助于拓展重新评估“现代性” 这一概念的新途径。
“现代性3.0” 项目从上文所述的背景得以展开。项目第一站在纽约大学美术馆举办“现代性3.0”展览, 展览本身极具对抗性的展示方式表明了植根城市化这一主题。策展的出发点源于对亚洲和西方视觉艺术现状的研究.,因此, “现代性3.0” 将不同文化的重建和其潜力作为展览主题,探讨与此相关的概念,语汇和场景,从一个新的角度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现代性3.0”在未来蕴涵着无限的可能及其它的现实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