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拍再度点燃了藏家群体里边的文人雅士们对金石篆刻的收藏热情:以中国嘉德和西泠印社等老牌劲旅为首的一批拍卖行,陆续推出古今汇萃的篆刻印章专场,一些名家精品的成交价格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低则几万、几十万元,高则数百万、近千万元。
自2011年以来,篆刻印章板块在历年的春拍和秋拍上均有不俗表现,由此被投资收藏机构形象地比喻为不容忽视的“小盘绩优股”。正因藏家的热情不断升温,今年除京、沪、杭等传统金石收藏重镇外,西安、福建等其它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艺术机构也开始在上游铆足马力,以开馆、布展等各种形式向市场注入活水。
盘面
小盘绩优股成市场黑马
如果说,藏家贺绍英今春向南京博物院捐赠的一枚估价数十万元的傅抱石印章“卢继芳”,还不足以让人们对篆刻印章这一板块的市场号召力刮目相看的话,那么,前不久上海中院判令某拍卖行赔偿480万元给一名七旬老翁、以弥补遗失其一枚老方章“辛庵款田黄四方印章”的案例,则多少能让一些外行人看到这一“方寸之物”当前在艺术品市场上的价值潜力。
实际上,早在去年的保利春拍上,一件篆刻大师吴昌硕的金石作品,已经悍然突破1000万元的单件作品价格大关。而今年,由于塔尖作品的稀缺,虽然至今没有出现过千万元的作品,但是,不少精品已经稳固在数百万元的高位区间。譬如,在西泠印社举办的印石三宝专场上,一枚清代的“田黄石松鼠葡萄纹方章”就以920万元成交,另一枚同年代的“田黄石素方章”则以609.5万成交。有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各大拍卖巨头都在加大金石高端资源的挖掘力度,市场再现千万元拍品指日可待。
记者发现,在艺术品市场上,西泠印社、北京匡时等一些老牌拍卖劲旅虽然很早就在国内开创了篆刻印章的拍卖专场,然而作为一个新的市场板块,篆刻印章并不像其它文化品一样受到藏家的重视。直到2012年,受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整个艺术品市场全面进入深刻调整,以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为代表的一批拍卖企业出于为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的,才重新把这类拍品纳入主流板块体系,并陆续开设篆刻印章的专场。
让一些拍卖人士颇感意外的是,在书画、陶瓷和玉器等其它主流拍品都遭遇量价齐跌的寒冬期,篆刻印章的市场表现却始终非常稳定,尽管其成交价格和规模远远不及同在一个文化范畴的中国书画,但随着藏家的认识和认可不断加深,其“钱景”和势头也在不断扩增。2013年大盘逐步回升后,篆刻印章的“黑马行情”就表现得更加显山露水,几乎所有专场的成交率均高达80%以上。当年在保利春拍上,一件重239克的田黄上品“清吴昌硕刻/来修齐田黄章”,以惊人的1380万元成交,一举刷新了近代田黄印章及吴昌硕篆刻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进入2014年,篆刻印章的市场表现依旧抢眼,“小盘绩优股”的美誉赫然附体。各大巨头继续推出专场为这一板块助势,中国嘉德甚至一口气在春拍上和盘托出了“红韵添意-巴林鸡血石臻选”、“可石怡情-现代国石臻品”和“清宁-金石篆刻艺术”等数个与金石文化有关的专场。
市场
传统是一种无声无形的力量
从盘面来看,篆刻印章板块近两年的大行情一直由古代和近现代名家精品支撑和主导。从成交纪录来看,近现代艺术家的金石名作成交规模最大,由于市场认可度比较高,成交的价格也遥遥领先于其它时代的作品,尤其是钱松、吴昌硕、齐白石等近现代名家的作品,相对有较高的市场号召力。与此同时,一些奇货可居的帝皇玉玺,也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价格制高点。
从市场机构和一些大藏家的投资风向来看,与名人挂钩、材质较好的金石作品明显是市场的塔尖。但相对应的是,顶级大师的作品资源也相对比较稀缺。拍卖企业对高端资源的挖掘和征集能力,也一度影响着他们的市场业绩。
正因为处在行业下游的藏家机构追逐名家作品的热情持续升温,由此也在当代篆刻艺术领域倒逼了一大批上游艺术家和艺术品经营机构开始把重心放在不断提升作品艺术含金量和积聚对市场和文化界有实际影响力的品牌效应。
在一些拍卖人士看来,篆刻印章的传统收藏重镇在北京、上海和杭州。无论就古代和近代,还是就现当代来说,这几座城市不仅集聚着丰富的高端资源,且藏家的收藏习好和收藏意识也比较浓郁和稳定。譬如,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专业从事各类篆刻收藏和研究的文人社团??西泠印社,总部就在杭州。京沪杭的藏家群体历来也对金石文化较为重视和认可。这也是篆刻印章艺术市场目前在这些地区发展得更为成熟的根本原因。
不过,今春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的金石收藏重镇以外的西安和福州等其它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也在铆足劲以开馆、布展等各种形式向市场注入活水。
日前,应陕西民间艺术收藏协会和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之邀,著名篆刻书法艺术家钟国康在六朝古都西安开设印馆,迎来莫言、贾平凹、阿来和麦家等一众文坛巨匠的追捧。近年对篆刻艺术保持高度关注的传记作家陈文在出席当天的揭幕仪式时发现:向来对广东艺术家不甚重视的西安人,感受完钟国康的“康式印风”后,“迅速卸下了他们的傲慢与偏见,这就是交流的意义和认知的融合”。
钟国康也发现,不管对学术,还是对市场来说,传统都是一种无声、无形的力量。反映到现实生活中,越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人们对真正有艺术含量的事物的认知力就越强,敏感度也越高。“在西安设立印馆,实际是让篆刻艺术回到发源地,吸收更多的养分。”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印石产地,福建今春各种金石文化展览也有如雨后春笋,当地甚至把福州视为京沪杭之外的另一大印章收藏重镇,而今年突然增加的金石篆刻拍卖场,把金石文化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视为一脉相承的艺术,认为篆刻真正被纳入“诗、书、画、印”的一体化创作程式之后,才走上文人治印的独立发展道路,意图通过文化梳理来引导市场的价值判断标准。
收藏
材质与艺术孰轻孰重
近年来,逾80%的平均成交率,确实让各地举行的金石篆刻专场在国内的艺术市场上火了一把。不过,认真分析和总结过这两年的成交纪录之后,我们又会发现,许多上拍的篆刻印章,之所以能够以较高的价格成交,与该印章本身的材质有很大关系。
譬如,今年西泠印社春拍以数百万元成交的两枚清代印章,都是在田黄印石上雕刻出来的作品;上海中院判令某拍卖公司赔偿480万元的遗失印章,也是田黄刻治的方章;而去年以1380万元的历史最高价成交的清代吴昌硕作品,则是一件重达239克的田黄上品。
而今春在中国嘉德的金石专场上拍的印章,除田黄外,多是昌化鸡血石、巴林鸡血石、寿山芙蓉石等传统四大名石中的上品。
行内人均知,全世界仅在我国福建省寿山县一块不到1公里的水田里边出产田黄石,数百年来早已挖掘殆尽,市面几乎找不到一手的田黄料,由于其品质与价格均堪比宝石,素有“石中之王”的美称。自明清以来,田黄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雕刻成玺印及各种艺术摆件专供御用。而在文人骚客的眼里,收藏田黄章,是比收藏珠宝、翡翠更有品位的雅事。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一枚块头并不见大的田黄石,即使未经任何名人之手,上面未刻一字一划,估价仍动辄几十万元、数百万元,而块头稍大的上品,轻易便可拍到上千万元。
作为四大名石里的佼佼者,昌化、巴林的鸡血石同样是在人类的开采中已经走向枯竭的资源,一块质地、品相良好的鸡血石,在拍卖市场上的估价丝毫不会逊色于中国传统美石??和田玉。近年来,成交过千万的鸡血石摆件比比皆是。从材质上讲,鸡血石的珍贵程度可以说与田黄相差无几。
“表面来看,一些名家精品的成交价格已经非常不错。但若剔除印章本身的材质价值之后,则所剩无己。那么,名人的价值何在?艺术的价值又何在?”钟国康对记者直言,即便当前的印章市场行情一片看好,但篆刻艺术的价值仍然存在严重被低估的现状。大多数藏家心理上还存在较大的误区,在他们的价值认知体系里边,石头的价值标准是远远高于艺术的价值标准的。这对艺术家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在艺术界,有关材质与艺术孰重孰轻的争论一直甚嚣尘上,而随着田黄、鸡血石等传统印章名石这些年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格不断飙升,篆刻艺术被低估的看法越来越成为艺术界的共识。
仅从拍卖价来看,同样是大师吴昌硕的作品,绘画的单尺价格已经高达百万元以上,但学术地位更高的篆刻印章,可能一字就只能卖到十万或几十万元。
就在世艺术家来说,市场上曾流传王镛的篆刻每字开价10万元。但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实际上是王镛对求印的藏家有意设置的一道价格屏障,目的并不是要抬高自己的艺术品价格,而是要减轻劳累、把藏家挡回去。几年前已经在文人圈里有着稳定收藏群体的“鬼才”钟国康,目前篆刻开价每字最高2万元,在岭南的艺术家群体里边,这样的印章价标已不算低,但对比起画家的润格来说,显然又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在世的岭南国画名家,单尺润格最高已经可以上到10万元,工笔甚至高达数十万元。
■对话
简介:钟国康,著名篆刻书法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会长,祖籍广东湛江,现居深圳。其书法行草篆隶,各体兼工,苍劲老到,气韵两善;尤善篆刻,操刀如笔,莫不中规,康法井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评价康式印风:“不修边幅,灵秀内蕴,古朴华茂,拙中寓巧。自成一家,对话古人。”
艺术家钟国康
机构可弥补艺术家不懂市场的短板
南方日报:作为一名广东艺术家,到别人的地盘上去开印馆,不怕被人说“抢饭吃”吗?
钟国康:艺术是没有边界的,我把印馆开到古都西安,可以理解成一种寻根的行为,并不是要跟西安的艺术家抢饭吃。如果所有的艺术家都能够来关心和创造真正的艺术,市场的蛋糕只会越做越大。
南方日报:懂艺术就一定不会饿肚子吗?
钟国康:艺术有艺术的法度,市场有市场的门道。不懂市场或许会让艺术家备受煎熬,但我认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始终会得到市场的承认。艺术家不懂市场没关系,现在有很多专业的艺术机构可以弥补我们的这个短板。
南方日报:作家麦家把你的篆刻称为野生的艺术,这是否说“康式印风”是反传统的?
钟国康:所谓野生,指的是一种天马行空、追求自由的精神。阿康不仅不反传统,反而非常尊重传统,我的每一刀,都可以在传统里找到来源。
南方日报:如何理解业界把你称为“鬼才”?
钟国康:大概说我不按常理出牌。也有人说我只混中国文人圈,跟职业艺术家不合群。
南方日报:所以你会更重视文人对你的评价?
钟国康:准确来讲是这样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过来理解,我们的书法艺术、篆刻艺术,还有绘画艺术,要传达的不正是这些对人类有用的精神食粮吗?
南方日报:你自己觉得自己跟其他艺术家有什么不一样吗?
钟国康:与许多职业画家和书法家相比,我在“艺”与“术”中间更关注“艺”的修练,认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应该走出“匠气”藩篱,以“思想”立世,而不是以“技术”弛名。所以,我搞书法创作,从不机械复制古人的诗词,也不写“厚德载物”、“上善若水”这一类陈词滥调,我只写自己头脑里想到的东西,让每一篇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南方日报:为什么你如此执着地追求原创?
钟国康:艺术家不是书记员,而是发明家,这要求他的作品必须是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原创的。复制的东西岂能叫艺术?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