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7月24日讯(见习记者 陈正明)66岁的谢树荣,做了53年木雕。周围的居民都亲切地喊他“木雕老人”。如今,他遇上了烦心事儿:“年龄大了,连个接班的徒弟都没有,手艺没人学,好东西也许说断就断了。”
谢树荣是株洲县太湖乡的一位农民,他说,过去当地人在婚嫁时都会购置 “床雕”、“八仙桌”、“木雕屏风”等各种木雕,所以太湖乡一带的木雕工艺者特别多,而他的父亲便是其中的巧手。在父亲的指导下,谢树荣13岁开始学习木雕。
1990年至1996年间,谢树荣先后到广州、长沙、株洲等地的家具厂工作。从工厂回到家乡,谢树荣除了农忙季节,几乎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木雕创作中。现在,最让他念念不忘的,就是手艺的传承问题。
雕一套神台需3个多月,可卖上万元
“木雕,纯粹是一门手工活,就靠一双手和几件工具。” 在谢树荣简陋的“工作室”里,一个簸箕里摆满了雕刻刀,最宽的凿有4-6厘米,最窄的凿则只有针尖大小。
随着时代的变化,谢树荣所雕刻的物品也在变化。“以前床雕、门雕比较盛行,后来门窗变成了不锈钢,再也用不上木雕了。”谢树荣说,他现在主要雕刻神台、神像,但那些老建筑中的雕花门窗、屋梁等却使他念念不忘。
谢树荣介绍,目前他雕一套完整的神台需要3个多月,售价在1万元左右。
几十年来,不断有客户找上门定制木雕,其中不少是从外地慕名而来。他说,凭着木雕手艺,不仅养活了全家人,还供儿子读完了大学。忙完“双抢”,他们就要告别住了几十年的土砖房,搬进新家。
希望更多人关注传统民间工艺
如今对谢树荣来说,做木雕不再纯粹是为了生活,更多的是对木雕的爱好。在机器自动化的发展下,手工木雕越来越少人关注,但他认为技艺应该永远传承下去。
去年,谢树荣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曾不止一次地劝说父亲“退休”,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但谢树荣却执意坚持。
谢树荣曾先后带过4个徒弟,但他们做过一段时间后,便纷纷外出打工。“我也不强求他们,毕竟这个手艺磨人。”谢树荣叹口气,“如果有人愿意学,我还是愿意教的。”谢树荣说,目前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木雕技艺能得到传承,人们能够更多关注传统民间工艺。
【钩沉】
太湖木雕历史,追溯到百年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太湖、砖桥一带有近40人从事木雕行业。”谢树荣回忆称,他的父亲在十几岁时曾跟多位木雕师傅学艺,而这些木雕师傅均不是本地人。谢树荣记得父亲曾隐约告诉他,木雕师傅大多来自湘潭地区,是齐白石木雕的传人。
谢树荣说,如果把他作为第三代传人来计算,太湖乡的木雕历史至少超过一百年。他介绍,太湖乡木雕的表现题材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创作手法则包括浮雕、圆雕、镂雕、平雕、阴雕,其中以浮雕最具特色。“但目前,太湖乡除了我做木雕外,只有我的师兄偶尔也会做一下,他已经78岁了。”
株洲县有两个市级非遗木雕项目
但木雕师加起来也不到10人
株洲县文化馆馆长张立介绍,株洲县目前有石亭镇、平山乡两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项目,正在积极申请省级项目。
“年纪大的木雕师傅一去世,工艺就失传了。”张立表达出对木雕工艺传承的担忧,他告诉记者,虽然石亭镇、平山乡先后在2007年和2013年获批市级非物质遗产木雕项目,但两地的木雕师加起来不到10人。
“石亭镇出产的木雕杯,贵的价值上万元,最便宜的也要三千元。”木雕产品价格贵,为什么工艺的传承却不尽如人意?张立认为,一方面是部分老师傅不愿意传授真本领,害怕造成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学习雕工辛苦枯燥,且学习周期长,耐得住寂寞的人少。
【相关新闻】
木雕技术好月薪轻松过万
木雕师越来越稀缺,其身价其实也越来越高。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省某红木家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社辉先生。
据其介绍,中山地区红木家具生产主要以电脑机雕刻为主,高档红木则用手工雕刻。“一名普通机雕工人,年薪基本超过十万元,有的甚至达二十万元,手工雕工收入更高。”
另外,刘社辉告诉记者,福建仙游地区的家具厂有许多手工木雕师,他们生产的家具相当昂贵。“手工雕的红木相当贵,贵在材料和手工,只有极品材料才用手工雕刻,机雕就是浪费材料。”刘社辉称,只要你的技术足够好,上百万的年薪也不是没有可能。
来源:株洲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