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2000年5月,《红木》国标出台,红木家具产业从此有了一份行业国家标准。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14年来未曾改变的《红木》国标,也呈现出许多不合时宜之处。尤其是CITES公约对于红木材料的贸易限制,使木材资源的供应面临持续收紧,产业发展更显捉襟见肘,已俨然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忧。
修订国标,以更好地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已成业界共识。
然而众口难调,面对波诡云谲的市场环境和其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国标的修订,颇有些步履蹒跚。
有人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把它当作发家致富的一次良机,觊觎红木产业下一波的“黄金十年”。
有人从环境保护、可续持发展的角度,希望国标的修订,能立足长远,推动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有人从还原红木家具之文化性和艺术性的角度,寄望通过国标的修订,使红木家具市场逐渐对功利和浮躁说不。
国标的修订,关系到“绿色环保”、“经济贸易”、“资源利用”、“企业创新”,甚至是“生活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等重要的课题和领域,其意义重大自不待言,处理好了,可以利国利民,处理不好,则有可能留下后患。
修订国标,自是势在必行,然而,修订,不能只是为了修订而修订,更不能只是从个体利益出发或明或暗的博弈纠缠。国标的修订,首先应该有其明确清晰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还原红木家具的本来面目,起到均衡市场、保护环境,促进红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下的中国,环保、节俭、亲民、务实和文化自信的思潮日益深入人心,红木产业界必须也必然地与时俱进,与国同心,与民同道,逐步开始对浮躁和铺张说不,走向崇尚实事求是、服务民生、谋划长远之可持续、接地气、得民心的健康发展之路。
《红木》国标或是修订或是废止、或是推倒重新制定,其本旨都应该是为了规范红木市场,给当前一味以材料的囤积居奇为谋利手段的市场降降温、洗洗澡,为红木产业的良性发展打开一个新局面。
本期封面故事《〈红木〉国标修改观察》,我们综合了此前国标修订会议的内容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意见,结合当前市场的现状,对国标修订的话题,广纳百家之言,意在通过这种开放的观点交锋,触动各方人士更加关心、关注产业的未来,理清思路,认清事实。
据悉,今年年底,新的《红木》国标有望出台。它终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封面故事中的非内部原创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