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9月2日电(记者蒋芳 苑苏文)出版老照片集风靡一时,但能用3400张老照片展现中国如何实现“胜利”的却是罕见。
记者在南京老城南金沙井,寻访到这对吴氏父子。走进他们的家兼工作室,一组近两米高、八开门的大号铁皮文件柜组就映入眼帘,上面四个大字??“岁月如鸿”。
“别人以为这是书,其实都是老照片,总数超过10万张。”父亲吴岩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打开柜门,果然里面满满当当全是相册。
“1940年晋察冀的八路军有多缺武器?看这张照片就明白了,都1940年了,八路军战士还在用清末金陵制造局的‘抬枪’。这种老古董枪管超长,得两个以上人抬着打,射程还不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9日南京受降的照片很常见,但你一定不知道当时北越地区的受降也是由中国军队接收的,这张是当时美军总司令加里格将军和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卢汉的合影。”
……
每一张照片都有故事,许多故事串起来就是一段中国近代革命史。2013年,吴岩和儿子吴珉伟等4人,与延安革命纪念馆历经两年的联合编纂,完成了《人民的胜利》革命历史图典,这是国内首次通过真实的历史照片展示中国近代革命的大型图书。该书即将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虽然这套大部头有六册,收录了3400多张照片,文字说明12万字,样书摞起来有将近一米高,但仍是他收藏中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由于资料足够充足,他们已经建立了从1894年开始到1949年的历史影像文献库,从影响历史的大事件到当时的日常民俗,把这些零散的瞬间构建成完整的“看得见”的历史。随便丢给他一个主题,他就能给你整理出一本历史图册来。
吴岩和儿子吴珉伟都有一颗“聪明绝顶”的光头,说起话来一副“老南京”的架势,然而,他们却来自四川阿坝的一个藏族家族。吴岩的爷爷是一名土司,抗日战争时期,曾资助过红军。
这是吴岩津津乐道的一段“红色背景”,而他的父母是建国后第一批毕业的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生,后来都成为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
而吴岩工科出身,他当过林业大学的老师,开过公司,炒过外汇,促使他迷上老照片的,是满族的外公留给他的一本民国时期的《美展特刊》,此书收录了1929年教育部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上的精品力作。
“我当时对收藏书画感兴趣,所以就拼命想搞明白这些民国时期的书画家究竟是谁,但那个动乱年代,很多人都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然后为了搞清楚这些人究竟是什么背景,我迷上了查档案,常常在二档馆一呆就是十几天。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接触到了老照片,开始对老照片感兴趣。最终历史照片收藏竟然成了主业了。”吴岩说。
10万张照片,当记者为他专注收藏“胜利”二十年而感叹时,团队里负责影像设计的洪晔却开始“吐槽”,吴岩老师搞了20年收藏,写了好几本书,但总说再放一放、再改一改,至今未能出版一本;为了搞展览,想起来要做通过3D成像还原中央路、新街口风云变迁,结果片子做成了,展览没搞起来……“他的兴趣总是在变,最近又迷上了考证一本老挝、缅甸皇室的相册。”洪晔说。
相比父亲的涉猎广泛,儿子吴珉伟则“专一”很多,事实上,把这些老照片最终变成《人民的胜利》,靠的是小吴的较真和坚持。
“这项工作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历史素养,更需要长期夜以继日细致的案头工作,我们几乎是‘疯狂’地工作。”吴珉伟说。历史影像不是小说,容不得一点虚假与偏颇。并且随着革命前辈的纷纷离世,对历史影像的考证和解读也越来越困难,资源的挽救也越来越急迫。
说到未来,这对父子说想要做“以图说史”。“让过去写成文字的历史,能够直接用照片呈现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直观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看到中国历史大事件的原貌,看到前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吴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