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日晚8点,《晏之艺Ⅳ:心迹•手记??艺术家手稿展》在北京CBD金融中心中森会&墙艺术中心隆重开幕。此次展出的48件手稿、小稿、素描和水彩作品,来自蔡锦、朝戈、尚扬、苏新平、石冲、谭平、王广义、夏小万、尹朝阳、朱青生、李占洋十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大家。
谭平:手稿就像健身,它是健心
问:你是怎么看待手稿创作的?
谭:我平时学校工作多,没有太多时间画画,所以就把画素描当作写字一样,有点时间就会画一张,最近画得还挺多。素描画到现在更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问:手稿素描与成品之间有什么区别?
谭:其实创作方法是很像的,像这个就是画一遍,然后擦掉。然后再画,最后这一条线画得好,就保存,这也是一遍一遍画的。这一件,是用炭条画的,然后用布擦掉,也是一层一层的,至少也画了四五遍。但是手稿更直接、更自然。
问:手稿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谭:手稿是从另外一个环境到画室拿起笔直接画的时候,情绪的直接表达,及当时的感受。总是画错的时候,肯定是心情也比较乱的时候;如果心情比较轻松清晰的时候,画出来的线条也非常干净,非常自信非常明确。
手稿就像健身一样,它是健心。尤其是当去画那些大画的时候,由于平时有积累和训练,就非常自信。如果平时连这些联系都没有就直接去画那些大画,心里也没有底。
蔡锦:手稿是创作的一个部分
问:怎么画手稿?
蔡: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画一点,有时间的时候这样画一点挺舒服的。
问:手稿在你的创作中,担当什么“角色”?
蔡:手稿是创作的一个部分,与创作是融合在一起的。
问:您的很多作品视觉冲击很强,手稿却有些小清新?
蔡:有时候会画一些这样的静物,需要一些很安静的感觉,这也是增加自己感觉性的东西。手稿与创作作品,都是互相有关系的;这些素描也不单是素描,也是一件作品。大家会把素描和作品拿来比较,但是于我自己而言,没有分那么开,实际上还是作品的一部分。
夏小万:手稿可以展开绘画里对错两方面的经验
问:您这次展出的手稿风格变化挺大?
夏:这批纸上油画是80年代的,根据中国的上古神话画的,那是我比较喜欢中国很古老的神话,所以选择了一些题材来画,当时想画一套,但是后来只画了三四件。而这些素描是90年代甚至更晚时期画的,这些会更偏向于关注造型本身,围绕人形怎么变化画的。
问:手稿对你的创作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夏:我最常态的画画都是画这些东西(手稿),最后完成的结果有的是平面,有的是空间。
我到后期专注于造型本身,不管在平面油画,还是玻璃装置上完成,都与手稿有直接关系,因为造型的根据都是从这些稿子里来的。
手稿简便,工具简单,很直接,对与错不会有太多的障碍,不像一件作品,它如果不对是不甘心的,但是在稿子上就无所谓。真正可以展开绘画里对错两方面的经验,可以在稿子里完成。手稿自由行更强,没有任何时间的限制。
问:完成一件手稿大概多久?
夏:很快,一会就好了,脑子里有那个形象,把它画出来就好了。
苏新平:手稿就像日记一样,有想法就画一下
问:你是怎么看待手稿的?
苏:手稿是很日常的,脑子里有想法,随手就可以涂涂画画,根本不用担心要怎么去对待,这就是草图的价值所在,它就是你的所思所想,对某种语言方法的实验和想象,信手拈来,小纸头小报纸,都可以画,这是艺术家最好的日常思考、实践的记录。
问:手稿创作有什么特别之处?
苏:手稿就像日记一样,有想法就画一下。它像营养,滋养着你去完成某一个作品系列,没有这些铺垫,那些大作品很难保证质量的。手稿是日常的一个练习、记录,仅此而已。
问:手稿也会去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吗?
苏:手稿不局限任何材料,油画原料、水粉原料、沥青什么的,都可以用,也可以用报纸、白纸、画布都可以,有什么用什么。没有任何框框,最自由也是最能体现艺术家心灵的。
尹朝阳:手稿是一次次的冒险
问:手稿对你来说是一种创作的雏形吗?
手稿是日常的一种实践,是练习。
问:你怎么看待手稿创作?
尹:手稿更像是一次次的冒险。在创作之前有这样的冒险、尝试和积累,才有进一步的创作。
尚扬:手稿可以矫正、佐证我的某些想法
谭平夫妇、尚扬
问:谈谈你的手稿创作?
尚:我有一个画画的习惯,就是将这些画布摆在我画室后面的墙上,这块布摆在那里,我每天会去看它,发呆,想我要怎么进行下一步作品,与我作品有关系的尝试都会在这块布上展开。手稿就是这样开始的。比如这件,有一部分是在画面上完成的,完成后,在构思的时候画了很多张不同的设想。
问:手稿于创作有什么作用?
尚:辅佐我更好的思考画的境界。如果没有它,我可能没有办法更好的沉淀下来,通过手稿我才知道这样对,这样不对,可以矫正我的某些想法,也可以佐证我的某些想法。手稿的过程虽然没有完成一件大画,但是它纠正了我的某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