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艺术能否脱离传统而独自生长?传统艺术在发展中又可否固守着过去而与当下剥离?答案是否定的。古今中外,文化从来都是在发展辩证中前进的,任何一种 割裂都结不出甜美的果实。那么,在现代生活中,该怎样承继传统,又该怎样面对当代?则是需要每个人在实践中以开放的精神去不断探索的。
孙其峰先生是我国当代现象级的艺术大师,亦是天津美术学院乃至整个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艺术前辈。2014年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 临之际,天津美术学院为孙老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学术研讨活动,全国各地美术界、文化界的知名专家,老中青几代美术研究者,在这次活动中积极热烈地评价了孙 老的成就,并由此引发了有关当前艺术教育和创作价值追求的一系列有益的探讨。
今天,很多学者注重研究传统文化艺术的时代魅力,他们不断指出,在孙其峰的教育理论和创作理论中,多的是直接有益于笔墨操作的经验总结,而绝少 有教条式的金科玉律。孙其峰那种充满传统智慧、具有实际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美术教育,亦是对于日益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和说明书式的美术教学读物的一种尖锐的针 砭。无论是“传统”“前卫”还是“现实主义”,它们都需要我们依据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文化实际重新消化,这样的教育,才是关于人类自身完善的教育。
是的,“传统”艺术与“当下”观念之间,实际上总是在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对话。只有通过艺术家和艺术观众不断地理解、消化和追问,不断地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传统艺术才不是僵化的传统,而是有血有肉的传统;也只有在与传统不断地沟通和整合当中,当下的艺术实验才是真正有理念、有品位、有文化 根源的艺术实验,而不是一般观众无法理解的故作神秘或恣意妄为。
在我们今天的艺术批评以及公众舆论当中,无形地存在着某种“传统”和“当代”割裂的倾向:而在怎样承继传统和怎样面对当代的问题上,孙其峰先生 同时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他是一个真正能够坚守传统又能不拘于传统的人,是一个真正敢于以开放性的传统精神面对当代艺术和当代生活的卓越艺术家。
我们坚持文艺的优良传统,但切忌拘泥格式,人云亦云;我们提倡探索性的“前卫”,但也不当一味标榜新奇,忘掉艺术来自人群亦作用于人群的文化使命。
作为一个敏感的艺术人,孙其峰先生自觉地遵循着这样的当代艺术精神:他有所坚守,但从未盲从,不论这个权威来自古代的笔墨,还是现代的素描,抑 或是当代的前卫。正如孙其峰向他的弟子们传授的那些原则:不仅去学习“画法”,而要用自己真诚的目光去发现“画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要达成的目 标,并不是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简单地选边站队,而是要通过自己当下的视觉观察当下的世界,从而参悟属于自己的画理,找到属于自 己的图式。
正是这样的方式,让一位传统的艺术大师与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紧密相连。孙其峰先生,用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寻找着属于他自己的“画理”,并不断提醒 自己涤荡陈趣,另辟蹊径。在这个意义上,他坚持的传统,是一种十分“当代”的传统,是一种历久弥新、不断生发的传统。传统从未停滞在某个遥远的过去,传统 的艺术通过与当下生命的一次次对话而不断浴火重生,从而与我们真正血脉相连。孙其峰先生,正是这样一位面向当代的传统艺术大师。
这样的艺术家,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中,树立了一种示范性的态度和榜样,孙其峰艺术生涯的整个探索过程,或许比他任何一件单独的作品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尊敬。
“千古望潇潇,心花静待浇。丹青寄沽上,碧血隔尘嚣。桃李平生教,云鸿数笔描。一心春浩瀚,何啻此峰高。”在热烈的学术探讨当中,学者们以诗文 互和,我们衷心地希望,有关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精神的积极对话,在我们这座积极开放的文化城市当中,会在更深刻、更广泛的学术层面上继续下去。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