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去跳蚤市场闲逛,见有一老者摆摊售卖碗碟、书报之类的杂物,上前打探,老者告知旧屋拆迁,便把闲置物品拿来出售。在老者处购买了两只青花小碟后,老者兴致颇高,从怀中掏出一个纸包递给我,说还有个好东西呢。我打开一看,是一根“玉簪”,很开门的老货。我一问价,有些贵,但毕竟是好东西,就买下了。 回去的路上,我遇到了玩杂件的藏友老杨,闲聊中他问我有何收获,于是我拿出“玉簪”给他欣赏,他拿在手中端详片刻后,告诉我,物件从形制和长度观测,似乎不太像是玉簪,因为簪子的尺寸还会更长些。至于是什么,他拿不准,就拍了张照片,说回去研究一下,弄明白是什么以后再发条微信给我。
不久后我接到了老杨的微信,经他研究,这枚“玉簪”其实是清中晚期的青白玉书拨。“书拨”我还是头回听说。查阅资料后得知,原来古人有敬惜字纸的习俗,对书籍尤为爱护,担心翻书会在书页上留下汗渍和指纹,继而影响书的寿命,故发明了书拨。现代人不用书拨,那是因为它的使用方法只符合古籍的书页特点。古籍书页是由棉连纸、麻纸、宣纸等对折而成,中间为空,可以将书拨置入其中翻动。
我得到的这件书拨制作年代约在清代中晚期,长、宽分别在11.4厘米、1.55厘米左右,取材为和田清白玉山料,质地温润莹亮,周边起线流畅,整体打磨精细,表层泛有柔和玻璃光泽。书拨尾部虽有绺裂,但无伤大碍。书拨端首下侧镂空雕有灵芝纹。镂空灵芝上首翘头部分为如意头式样,平面上浅刻有荷叶图案。对古代士子而言,荷叶寓意“一夜成名”,在“志在书中”的科举年代,或许这枚书拨也曾给使用者带来过仕途上的好运吧。
书拨在拍卖市场上向来比较少见,在今年北京瀚海春拍上,一件小巧的清代白玉宝剑书拨刚一亮相就被藏家以5万元价格收入囊中。对比这个价格,我算是捡漏了。(李晋)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