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杜尚把日常物件(“现成品”)引入了传统的艺术场域;街头艺术家则把艺术作品带入日常生活,街道、广场、建筑外立面,这些户外空间成为街头艺术的“无墙展厅”。不过,街头艺术不像杜尚那样挑战艺术作品的传统定义,而是在传统“艺术空间”的概念以外,以艺术作品来与原本平凡的环境对话,引发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街头艺术”随着1980年代之后的涂鸦繁荣期而获得了更多的受众。1976年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以“SAMO”的假名在曼哈顿下城的建筑物上开始喷漆涂鸦,是这段历史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但是最初的一系列实验则可追溯到1970年代初纽约的包厘街墙壁绘画(Bowery Mural)和SOHO区的大街小巷,后者存有勒内?蒙卡达(Rene Moncada)的墙壁绘画。
街头艺术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一句俚语“吉佬儿到此一游”(“Kilroy was here”)。它是美国文化的一种表现,曾于二战时期一度流行,并常常以涂鸦的形式出现。“吉佬儿到此”的起源难以确定,但这个文字与图像结合的独特涂鸦??一个长有大鼻子的光头双手攀墙、向前窥探的样子??成为与1940年代美国部队文化相关联的一个标识。
传统的涂鸦艺术家主要用徒手喷漆来从事他们的创作,但街头艺术则不同,它包括了更多其他的媒介和技术,比如:模具喷涂、拼贴、马赛克镶嵌、投影、街头装置、针织涂鸦等。街头艺术家常常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穿梭,寻找合适的空间创作并传播他们的创意。他们其中一些已有很多追随者,并受到媒体和艺术界的关注,并开始以成名时的街头风格从事带有商业性质的工作。纽约、迈阿密、旧金山、伦敦、布里斯托、巴黎、柏林、圣保罗和布宜诺斯艾利斯都是街头艺术的发达之地。其中一些艺术家已经转以平面设计师的身份为企业工作,他们的创意则被主流广告文化吸纳。最著名的例子是:凯斯哈林(Keith Haring)、班克西(Bansky)、谢帕德?费瑞 (Shepard Fairey)和黑兹(Haze)。在街头艺术的领域中,艺术家开展自我推销的例子并不少见。
至于在中国,最近由美国导演Lance Crayon制作的纪录片《北京涂鸦》, 试图使中国涂鸦艺术家鲜为人知的状态公诸于世。出乎导演Crayon的预期,他发现艺术家在一些地段可以白天公开工作,还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及拍照,而警察则视而不见。这种情况与西方国家完全相反,那里的街头艺术家不仅可能会被罚款数千美元,甚至获狱数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政府甚至赞助涂鸦。有资料显示,在中国,室外空间的书写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汉代起,已人们在岩石、树木或墙壁上刻字的记载。不同于西方对自然的态度:或做科学式的观察,或者仅是作为物质对象去摹仿;传统的中国艺术家几乎从不把自然视为客体,而视“自然”为“我”的投射,视其为灵感的来源。传统的中国艺术家的山水画创作,是他们体会“道”的一个过程。这也许可以从一个方面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乐于以自己的心意改写自然,并以自然为他们的“画布”。
在西方,某些国家政府和公民视街头艺术为犯法,有的则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形式而已。“故意破坏,毁坏财物,抑或非法侵入”,街头艺术家以这样的罪名被指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政府对涂鸦和街头艺术采取零容忍政策。从广义上说,街头艺术在西方国家通常被视为一种表达政治或社会见解的形式。而这种观点存在误导的部分。尽管颠覆性一直是街头艺术的特点之一,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特性并不是街头艺术所独有。对于街头艺术,一个更普遍的共识在于,它不断寻找着契合的表现形式,期望使艺术唤醒人们所处的平凡空间。废弃的墙壁、荒废的建筑物和火车表皮等都可以为街头艺术家开展创作所用,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几乎各种公共空间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街头艺术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我想列举一些街头艺术作品,它们形象地说明了街头艺术的特质。前四个作品分别来自俄罗斯的Pavel Pukhov、巴西的 Os Gemeos(奥斯?葛妙斯兄弟)、波兰的Etam Cru组合 和法国的Oak Oak,他们的共同点,是挪借了公共空间中已有的元素来促成他们的创作:一盏路灯,一个屋顶,一扇车库门,一座房屋的转角,所有这些都可以是萌生创作的契机。因此,街头艺术确实转变了艺术和公共空间的关系;同时它也转变了艺术品和特定艺术空间的关系。它的存在启示我们,并不是所有艺术都依赖于画廊或美术馆方能获得展示:这些艺术只需周遭世界作为画布,同样以世界作为它们写作人间喜剧的素材??街头艺术面向其发声的剧场,就是我们的世界本身。(本文作者Filippo Fabrocini(周思远)系布睿克艺术空间的艺术总监。曾任职于Pontifical Gregorian大学(意大利,罗马)哲学部, 也曾于梵蒂冈博物馆担任艺术顾问及策展人,同时担任伽利略博物馆(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顾问。撰写的从当代哲学到艺术和美学理论的书籍和多篇文章被分别收录在多项专业书籍及著作中。)
作者:周思远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