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古籍收藏:傍名人 挑文献

古籍收藏:傍名人 挑文献

http://feicui168.com 2014-10-12 13:32:48
读者来信的古籍 读者来信的古籍

  鉴宝 

  问答说明:本栏目专家分别来自全国多个公藏机构和拍卖机构。读者可将藏品图片发至linlin@gzdaily.com进行咨询,请选用高度清晰图,并在邮件标题写明鉴定品类,多张照片务必使用压缩文件。

  文、图 记者林琳

  本期鉴定者:古籍行家胡义成

  读者:请帮我鉴定这本古籍的时代,是不是名人所藏?如果是名人所藏,价值会不会比原来高很多?

  鉴定:从图片上看,这本《有明名贤遗翰》清光绪精刻本非常难得,是清代著名进士张旧藏的,他把明末的文人、义士的信札用手写体方式刻印上版印刷,难度很大。封面有叶恭绰题字,还有大藏家王贵忱旧藏,有其印章。这是很好的资料,文献性很强。现在古籍收藏就要朝资料性、文献性方向发展。曾经名人所藏当然给藏品更大的附加值,其一是名人效应,二是名人根据自己的眼光已经把藏品“过滤”了一遍,藏品的真实、审美、价值相对更有保证。

  经营古籍店多年的周先生近日关闭了实体店。他直言即使自己销售的古籍门类、品种、数量都比较多,但本地古籍生意惨淡,不如在网店把书卖到外地,成本低又能卖高价:“跟历史上广东藏书的辉煌景象相比,现在本地的古籍收藏越来越小众了。”市场人士认为,古籍收藏门槛虽高,但目前还未成“热门品种”,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收藏者如追求名人藏本既提高藏品品质,又能获得颇丰收益。

  广东古籍收藏曾现辉煌

  “古籍收藏在现代中国,特别是广东,确实比书画陶瓷收藏更加小众。”广东碑刻研究专家、精诚所至顾问伍庆禄如此说道。然而,广东自古以来藏书者众,其中不乏全国影响力的大家。广东藏书家明代有陈琏、邱浚、方献夫、黄佐等,清中后期闻名于世者有吴荣光、伍崇曜、孔广陶、潘仕成、莫天一等人,孔广陶的藏书楼命名为“三十三万卷书堂”,宋元精椠,极为充盈。据介绍,东莞莫伯骥性好藏书,足迹遍及幽燕江浙,凡是珍秘抄本均有意搜罗,将藏书楼命名为“五十万卷楼”,而近60年来广东最有名的藏书家是徐信符,他的藏书楼名为“南州书楼”,除了藏书量大以外,广东地方文献无不麇集,是集广东历史文化大成者。其后,中山大学学者商衍鎏及其后代以及学者容庚均是大名鼎鼎的藏书家。

  熟读广东古籍收藏史

  有利于收藏

  但是在周先生看来,目前广东藏书的总体情况不仅落后于一些大都市,还落后于个别二、三线的城市:“我觉得广东的古籍收藏市场,目前堪称最惨淡的时期。”他的理由是自己的实体店坚守了几年后,还是不得不关门大吉,因为本土没有什么收藏者上门买货,好东西只能卖到外地,没必要开实体店。

  “古籍收藏虽然是小众,但不影响它的价值节节攀高。” 伍庆禄举例,北京某拍卖行近日上拍了一套两册上世纪初铅印的古籍,从500元叫价竞至3450元成交,“如果是宋元刻本,那可得要天价的。”对于广东目前的古籍收藏情况,周先生颇有些不解:“不是说有利起早,古籍明明很有‘赚头’,收藏者为何不像对待书画收藏那样挤破头抢入市?”

  伍庆禄认为,即使先不说版本鉴定难,就是看懂古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断句,古籍没有标点且是繁体字,不要说一本书,就是一篇文章,大学生能够流畅地把它一句句读出来,百里也挑不了一。二是古人行文言简意赅,义理深奥,读起来咬牙拗口,十分困难。因此有兴趣收藏的人就更少了。”

  而周先生认为,有意收藏古籍的人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收藏名人藏书:“有名人收藏的经历,既确认了书的真、好,又可以增加书的附加值。”他建议收藏者要对古籍收藏史有清楚的了解,特别是可以关注广东的古籍收藏史,选择名人收藏的、有资料性、文献性的书本,收藏价值和市场潜力更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