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11月6日,时值APEC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之际,中国国家文物局特别筹划的大型文物展览“丝绸之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展。此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1月4日。
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姚爱兴,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建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著名文物专家孙机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
这是目前有关丝绸之路的数量最多、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展览,汇集了中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4家文博单位的490件文物珍品。本次展览是首次将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统一在一起的全体系展示。展览通过精选的400余件组珍贵历史文物,多层面立体地向世人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与灿烂成就,以史为鉴,提倡人类平等、包容、交流、互鉴的共同发展理念。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公元前2世纪晚期,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新纪元。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汉朝以降,丝绸之路的内涵不断拓展,形成了以绿洲、草原和海上干线为主的复杂的网状交通系统,并在唐代达到鼎盛。这一系统将当时的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罗马、埃及以及东亚各文明古国连接起来,成为世界各古代文明互相汲取文化营养的主动脉。各国使团、商旅、僧众、艺人、普通民众等往来于丝路沿线,有力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通过物品交换、人群交往以及文化交流,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两千余年来,丝绸之路作为中西交通的大动脉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对话,彰显着古代中国开放的文化品格、不朽的文明成果。今天,“丝绸之路”一词早已超越其历史含义,成为一种精神和象征,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将更加促进丝路精神和价值的传播。
据悉,为保证展览的规模和水平,承办方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上海、江苏、山东、安徽、四川等16省的44家文物机构精选出400余件与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珍贵文物,年代跨度从战国至明清,质地包括金、银、铜、石、玻璃、织物、纸、陶、瓷等,类别涉及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陶瓷器、丝绸、文书、壁画、石雕等,其中60%以上文物是一级文物,充分保证了展览的超高档次和超大规模。有些文物甚至是各省文博机构的“镇馆之宝”首次离馆进京展出,还有些展品则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同时,为了让社会公众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展览的内涵,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门为此次展览撰写了7万余字的讲解词,并配备20名专职讲解员和30名志愿讲解员为社会公众提供讲解服务。
此外,在展览展出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将推出4场以“重游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公共教育活动。活动以6-12岁少年儿童为主体,通过“绘制地图”、“展厅参观”、“动手体验”等环节,让少年儿童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丝绸之路”所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