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林迈可:一个人的抗战史

林迈可:一个人的抗战史

http://feicui168.com 2014-12-10 12:11:52
1939年9月底,太行山朱德司令部门前,朱德同林迈克(左)交谈 1939年9月底,太行山朱德司令部门前,朱德同林迈克(左)交谈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学校 林迈可作品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学校 林迈可作品 林迈可夫人李效黎(右一)和冀中无线电技术人员在冀中军区电台,1943年 林迈可作品 林迈可夫人李效黎(右一)和冀中无线电技术人员在冀中军区电台,1943年 林迈可作品
晋察冀边区民兵在村口埋地雷,1943年 林迈可作品晋察冀边区民兵在村口埋地雷,1943年 林迈可作品
第一次见到英国人的晋察冀村民们,1938-1939年 林迈可作品第一次见到英国人的晋察冀村民们,1938-1939年 林迈可作品

  徐佳和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正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1937-1945)”摄影展,展示了英国学者林迈可在抗日根据地时许多视角独特的历史图像记录。这位正直的英国人在中国并不如其他外国人那么有名,他与白求恩大夫同船抵华,时值中日战争爆发,他成为抗日根据地的无线电技术第一人,向世界传递了延安的消息。

  1937年12月2日,中日战争已经爆发,28岁的英国人林迈可坐船从温哥华出发,来到中国。与之同船的还有一位日后在中国因“国际主义战士”之名而妇孺皆知的大夫??白求恩。

  林迈可出身英国的书香门第,抵华之后在燕京大学教授经济理论,成为最早把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者之一。从1938年起,林迈可多次冲破日军的封锁,访问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利用在燕京大学自学的无线电技术帮助根据地制作了上百个形式各异的电台,培养了第一批无线电技术骨干和英文对外广播人员,把陕甘宁边区新华社的消息传送到印度和美国的西海岸,至今,英美档案馆里还保留着他当时的文字资料。直至日本投降的1945年,林迈可夫妇方携一子一女回到英国。

  正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1937-1945)摄影展”上,大部分图片都出自这位并不广为人知的英国学者之手,林迈可是无线电专家学者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1938年起,一架德国制造的蔡司伊康照相机,一直在中国陪伴着林迈可,他以独特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延安生活,平实坦诚,所拍摄的照片向世人传递了大量当时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工作生活战斗的情景,其中有他与中共领导人的合影,也有与中国同事们的工作照,还有当时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照。

  林迈可的照片中还有故宫的苍凉,辅仁大学学生在北平的游行,轰炸过后的重庆一片废墟,野三坡的逃亡等等。在林迈可照片里的白求恩大夫,在艰苦环境中治病救人做手术,也是他一位相交甚笃的友人,展出中有一张白求恩接林迈可到医院途中的照片,更像一幅充满了未来感、远离战争的田园风景画。

  林迈可的夫人李效黎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她曾经写过一本回忆林迈可的书《别了,延安》在香港出版,其中写到林迈可在燕京大学期间常常冒着生命危险购买药品和通信器材偷运给抗日游击队,这次的展览之名与这本书有异曲同工之意。

  策展人石志民认为,尽管时间跨越了80年,林迈可的这些照片从拍摄到制作都很专业,这些画面只有被放回到它们产生的那个特定时期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石志民还解释,林迈可在中国的朋友很多,但他并非一个特别出名的外国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是一个非常正直的英国人,不是你想听什么就说什么,他不仅仅帮助共产党,要是他认为共产党做得不够好,不十分对的地方,他也会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是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认知。比如他就批评过延安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反对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林迈可夫妇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们对中国抗战做出了无私的贡献。

  展览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图片和其他史料的原始色彩和状态,展品主要来自美国学者,也是林迈可的外孙女李淑珊,在她的讲述中,林迈可与白求恩交情甚笃,林迈可曾邀约白求恩到北大宿舍休养几日,但白求恩在一次手术中手指不慎被割破而遭感染,抢救无效,林迈可最终未达成愿望。林迈可的技术高超,白求恩曾要求他帮忙修理一块手表,但表修好了,白求恩却不在了。这块手表林迈可一直珍藏着,直到1975年获知石家庄将成立白求恩大夫纪念馆,林迈可才将手表捐赠给了馆方。展览持续到12月18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