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对高校摄影教学的思考

对高校摄影教学的思考

http://feicui168.com 2014-12-19 17:12:07

  自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启动后,“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广大艺术教育者的研究重点。10余年间关于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络绎不绝,所涉猎的领域日益广泛。其中,从发展本土视觉艺术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已成为各地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在培养学生美感、创造力、视觉阅读及表达的同时,重视多元文化、本土文化、全球文化的新型艺术体验,成为视觉艺术教育新的研究领域。其中,大学本科阶段的摄影类课程教学中频繁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开始激发摄影教育者的思考。

  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换的西方社会,由于后现代主义本身反对规范和约定俗成,所以各领域就“后现代”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后现代艺术也打破了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形成了以生活化来融会艺术。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艺术领域,在建筑学方面提出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这种多元化特征在各种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商业文化、传媒文化、消费文化、都市文化、大众文化)中得到发展和交融,并注重多学科的联构和融汇。

  同样,后现代主义也关注教育与课程,在艺术教育中,尤其青睐视觉艺术教育,因为视觉图像在这一时代不断充斥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也越来越依赖视觉。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中认为:课程内容应该有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引导我们学习和探究。关注课程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以及分析经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而当今的艺术教育教学正体现出这种“不确定性”??只给出了教学标准,不固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从多方位、多角度研究当今的艺术课程。因此,后现代主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艺术教育,也激发了教育者的研究兴趣,而后现代主义中的视觉文化、多元化、多角度、不确定、注重当下意义、关注大众生活、关注社会现象、注重多学科融会等特点,给予当今以摄影为排头兵的视觉艺术教学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并存,每个民族都独具文化特色,不同文化间的互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而只对地方文化一味的认同,而不加以批判和运用,从根本上说是不符合教育的本性与逻辑。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本土性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三级课程体制的重要内容。

  所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发展本土视觉艺术教学,已成为当今重要的教学研究领域。从后现代理论出发,将以视觉艺术、多元文化融入艺术教学,注重多角度、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成为开发本土视觉艺术教学的理论依据。而后现代关注社会现象、大众生活,注重当下意义的特点也将为本土视觉艺术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成为本土视觉艺术教学课程内容的新角度。

  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的教材中已经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对此,经过多方调查和与教师座谈发现其客观原因:课时不够、排课时间缺乏连续性,无法实现本土课程的教学;地方课程涉及到运用综合的艺术语言和拍摄的时机和场景,受限制不能完成本土艺术教学;本土艺术教学如果涉及学生自主扫街写生、深入纪实生活等,这种需要外出和增加教学活动时间的行为,会受到多重因素的阻碍。

  就高校摄影艺术教学而言,由于没有统一的授课教材,教师对摄影纪实性这一基本属性的理解以及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创作理念、个性追求的差异,致使许多教师没有找到讲授课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是没有找到将本土文化资源与视觉艺术教学融合的切入点。教师被局限在了教材和固有的教学思路中,不能充分理解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从后现代的角度审视,既然视觉艺术、视觉图像已被当今各种学科、各种文化所依赖,那么最具优势的视觉艺术课程怎能将“视觉”丢弃,以视觉表达本土文化是再直接不过的了。更何况当今的课程完全可以利用“不确定”的授课方式进行,基础教育中课程标准已明确给出学习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等,并没有限制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高等教育中的公共艺术教育甚至没有局限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更应该主动去分析和理解教学内容和形式,并突出学科的综合性,采取多种方式和利用“视觉表达”的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实际教学状况主动去开发和设计能够进行的教学内容。而在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教师进行授课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和活动教学,并给出教学活动建议。其中指出:存在类似于“调查、了解摄影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摄影作品”、“参观摄影展览,访问摄影工作室”等建议,注重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对现实生活、艺术环境的调查和欣赏过程中了解摄影现象、锻炼摄影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关注本土课程、地方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近些年来频繁涌现在研究中,一般以地方的自然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及城市建筑、社区民众生活等,所谓自然对象如山河湖海、田园风光、花鸟树木等;文化资源包括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社会生活以及广大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现代摄影文化则指当代的一些摄影家具有探索倾向的作品、现代商业视觉影像艺术;社会生活资源,包括各种活动、节日、庆典、文化艺术主题活动,社会机构有图书馆、展览馆等,网络资源有局域网、校园网等。从后现代理论出发,结合本土视觉艺术教学的现状,以地域为例,从地方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社会生活资源等方面对本土摄影教学的发展进行探究同样也具有现实意义。

  吉林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风俗人情、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均可丰富我们的本土视觉艺术教学内容。这就为学生学习和摄影实践提供了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使学生明确“拍什么”和“怎么拍”,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最后到课堂中合并教学成果。

  后现代理论关注大众生活,而我们当今的课程也强调贴近生活,这样为本土摄影教学提供了“在身边”的艺术活动。在吉林地区的夜晚来临时,很容易听到街道上的“敲锣打鼓”声,那是东北秧歌要“上演了”,这样的大众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具有民间艺术风格,这是一种易于观看的民间活动,学生在以“视觉的方式”表达时更能体会生活的情趣。

  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些地方特有节日,如我省每年举办的东北亚贸易博览会、农博会、冬运会、电影节、汽车节、冰雪节等,这些节日中都有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而且具有广泛的大众意义。积极努力地“发现”大众生活中的艺术,也是本土视觉艺术教学的一种形式。

  在艺术教育研究成果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从各种展览、文体活动、节庆、建筑成就、历史事件、民族、民间艺术及文化遗产中,积极开发地方视觉艺术课程。

  综上所述,根据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归纳和对本土视觉艺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从地方多元文化资源、地方公众文化现状、社会生活资源等方面,开发本土摄影课程内容和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为本土视觉艺术教学的发展拓宽了视野,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对本土视觉艺术教学真正得以健康有序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来源:吉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