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芳
灵魂是什么?“灵魂是什么?灵魂是时间的停顿和永恒,灵魂是自由,灵魂是虚空……”近日,药艺术馆在网上发起“灵魂是什么”的国民大调查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目前参与讨论人已突破93万。“灵魂是什么”的线上热议只是药艺术馆探讨“灵魂”话题的网络互动窗口,与之相匹配的是“灵魂之躯??南京灵魂小组艺术家的寻魂之旅”的艺术跨界活动,共同形成o2o的“灵魂之旅”。此次活动包括南京药艺术馆、北京元典美术馆、昆明蓝谷存在艺术中心举办的三个大型系列展,巡展通过一线与二线、中心与边缘、开放与闭合的艺术生态系统互动、互补、对比、链接产生“雪球效应”,使公众聚焦“灵魂”、关注精神和反思当下。“通过展览和调查的方式,呼吁和唤醒人们真正地慢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关注灵魂背后的信仰,还原真实的自我”,药艺术馆馆长及此次活动主要负责人黄药说。游走于东西方的艺术家黄药身上兼具着东方的忧民家国情怀和西方的自由主义精神,他既是一个传统的艺以载道者也是先锋的当代艺术的前行者。无论采用何种艺术形式,黄药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灵魂之旅”。
在商业化进程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步履匆匆、急功近利、追名逐利,在对物质金钱权利肉欲趋之如骛的同时精神却极度匮乏,道德失范、道德沦丧、精神腐化堕落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学者认为,目前的精神状态与鲁迅的“狂人”时期的国民性并无二致,只是在主打疯狂消费娱乐的社会逻辑怪圈里,精神和灵魂已经被屏蔽和异化了。这种现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精神和心理问题,黄药认为,“艺术是一种良药,能让各类人都容易接受他,喜爱他,并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实验将艺术元素转化为自我治疗,用来抵御各种精神方面的侵袭和危害……医学的药是治疗身体出现的问题,艺术之药则是侧重于对意识,思想,情绪,感知,心理及精神存在的问题或疾病进行调节和治疗,尤其对提纯人性和修炼心灵有着重要的疗效。”这也是他创办药美术馆和策划“灵魂之躯??南京灵魂小组艺术家的寻魂之旅”的艺术跨界活动的初衷,即通过艺术的方式来重塑社会价值观和人文信仰。
黄药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精神化,生活化,社会化”三个理念融入药艺术馆的开办及展览策划中,打破了美术馆和展览过于强调经验、视觉、封闭和艺术家“自娱自乐”的传统。黄药强调艺术的跨界和互动,比如腾讯微博的“灵魂是什么”的国民讨论、巡展中观众互动参与等环节。“灵魂之躯??南京灵魂小组艺术家的寻魂之旅”不仅是一次展览,更是一个现场实验活动,试图打破大众与当代艺术的“鸿沟”。公众对当代艺术了解甚少,加之当代艺术的发展历史短、劣质作品的炒作和一些错误的舆论导向,使得越来越多人不解、受到诟病甚至嗤之以鼻。当代艺术发展至今经历了模仿西方、自我探索、回归理性、怀疑批评等阶段,一方面确实出现了“哗众取宠”、“极端野蛮”和“粗俗怪异”的劣质作品,但不能否认也沉淀了许多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当代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艺术的探索状态,文化多元化发展强调的不是“一家之言”、权威、主流,而是强调“百花齐放”、探索和活力。“每个时代都需要有牺牲者,我愿意为艺术铺路,逆流而上,不愿向市场投降,不愿妥协。我希望通过努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能更加宽容地看待当代艺术,对社会整个精神文明的发展做一点推动”,黄药说。
重磅对话
黄药:“西方艺术界强调独立,自由,中国艺术界追求共性,主流”
杨芳:腾讯微博联合药艺术馆发起的“灵魂是什么?”国民大调查突破93万人参与,您之前有想过这个话题这么令人关注吗?为什么要发起这个话题?它和展览的联系点是什么?
黄药: 这是一个必需揭开面纱后直指内心深处的自我发问,93万只是腾讯接触到的一次局部人群,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对这话题感兴趣... 当你面对生命,剥去血肉之躯后的原型是什么?那就是灵魂的显现,一个真实的你。 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让人失去了真实的自己,让人失魂落魄。通过“灵魂之躯”的展览呼吁和唤醒人们去思考灵魂是什么,关注灵魂背后的信仰,还原真实的自我。
杨芳:您认为灵魂是什么?您发起的“灵魂之躯??南京灵魂小组艺术家的寻魂之旅”的连展的目的意义是什么?这和您开办药艺术馆追求的艺术理念是相承的吗?
黄药:灵魂是心悟的存在,是纯净的化身,是正能量载体,是妖魔鬼怪的克星。 “灵魂之躯”正不断地向社会提出我们今天的精神问题是什么?呼吁我们的信仰在哪里?探寻求实求真的路在何方?
药艺术馆从2007年开办以来举办过多次有关的活动,如 “失重”,“流动药房”,“抗生素”,“痛觉”,“药瘾”,“灵魂之躯”等等...,一直坚持在求真求实的路上探寻,遵循艺术的本质和精神:实验与创新,跨界与互动,剥去伪装直面内心,灵魂是照耀真实的一面镜子,是刺破伪装直指内心的一把利剑。
杨芳:从南京、北京再到昆明,为什么会选取这三个地方做展览?昆明这次的展览和前两站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主题叫做“跟着云走”?
黄药:因为与这三个城市率先发生了共鸣,这只是刚刚开始,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呼应,“什么是灵魂”点到的是当下人们神经已经麻木的穴位,唤醒人们发自内心反思,虽然每一个城市里的特质属性人们对灵魂的答案呈现不同的回音,但面对灵魂的发问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芳:你们的展览强调互动和跨界,那么展览包括哪些跨界行为?为什么会强调艺术的跨界?这种跨界的意义在哪儿?跨界之后会不会导致艺术的泛化呢?
黄药:互动和跨界不是刻意在形式上的追求,艺术只是一种工作方式,尊重内心,表达真实,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才是人性的初哀,生命的本源。
艺术的泛化之说是所谓的专家,商业操盘手等为了维护核心权益的用心,“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无处不在”,早已被事实证明。
杨芳:“灵魂之躯” 确实影响很大,但同时也有部分人不理解,认为有些行为艺术作品是自娱自乐、野蛮、血腥的,您怎么看?您对优质的当代艺术和展览是怎么界定的?您从美国回来,对比西方,对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的感触是什么?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如何才能拥有话语权呢?
黄药:别人怎么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人要说真话,作真事。有一句话叫:“真金不怕火来炼”, 这是做艺术原则,更是做人的本质。
西方艺术界强调独立,自由,中国艺术界追求共性,主流。艺术话语权是商业和操控者的说法,它和艺术本质无关,历史的长河就是话语权,真正的价值会有历史的沉淀来说话。
杨芳:艺术是精神的药,那么它和文学、心理学、音乐甚至医学里的精神科、心理治疗调理精神甚至有什么区别?“艺术药”的定位是什么?如果是药,那么它应该是让人身心变得舒服和愉悦的,但您强调给人以“痛”,达到“痛点”,这是为什么?这和当今社会从审美到审丑有联系吗?
黄药: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不同的形式表达,关键看是否能开启内心之通透,人性之顿悟,灵魂之纯粹。艺术是一种精神之药,是打通心灵的障碍,舒缓心理和精神的伤痛,发现灵魂的真实价值,而不是通过吃药,手术来治愈的。艺术之药需要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这过程的体验就是治疗,就能达到揭开内心的伤疤和痛点的疗效,知痛才知快乐,痛并快乐。
美和丑是辩证的关系,真善美,“真”是首要的,达到真才有善,才会美。反之,就是丑,就是虚伪的美。
杨芳:昆明展结束之后,关于这个主题还有什么计划,或者未来您的计划是什么?
黄药:将一如既往探寻“灵魂”背后真善美的观念和话题,与更多的人分享,参与和思考,让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发自内心关注“灵魂是什么”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