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运城市新绛县文物旅游局向记者确认,龙兴寺宋金时代彩塑造像日前已得到文物专家修复,其中包括7尊“文革”时被挖的佛像眼珠。这一批彩塑造像对研究宋金时期人物服饰、宗教信仰、民俗传播提供实物资料 龙兴寺位于新绛县城龙兴路北端,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龙兴寺。史书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改寺为宫,后僧人占居,恢复龙兴寺之名。龙兴寺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和龙兴宝塔等,其中大雄宝殿为元代遗构。大雄宝殿保存的彩塑为宋金时期泥彩塑像,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东为报身佛“卢舍那佛”,西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胁侍者四尊菩萨分别为文殊、地藏、观音、普贤。彩塑高达4.5米,面容丰满,姿态端正,眉清目秀,衣纹流畅,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佳作。 昨天,记者采访省城文物修复专家得知,民国战争时期,大雄宝殿内居住着大批难民,人们在殿内生火取暖、做饭,浓黑的烟雾将彩塑全部熏黑。“文革”时期,大雄宝殿内7尊佛像的眼珠全部被挖取,佛像面部破损严重,惨不忍睹。2014年10月,新绛县文物旅游局专门请专家对大雄宝殿内的彩塑造像进行了修复。宋金时期彩塑全部为泥胎塑像,修复时,必须使用与彩塑化学成分相同的泥胎进行修补、填充,之后再用天然矿物颜料进行补色。龙兴寺内的彩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近期,新绛县文物旅游局部门将报请国家文物局对彩塑进行3D扫描,建立永久档案,保存彩塑资料。
来源: 太原晚报(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