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画家在宋庄开铁匠铺:铁艺梦想照进现实

画家在宋庄开铁匠铺:铁艺梦想照进现实

http://feicui168.com 2015-02-27 15:03:53
◀蔡德全在挥汗打铁 ◀蔡德全在挥汗打铁 ?铜钵刻意保留了手工锻造的痕迹 ?铜钵刻意保留了手工锻造的痕迹 ◀不锈钢蜥蜴翘尾圆盘器 ◀不锈钢蜥蜴翘尾圆盘器

  于海东

  画家蔡德全在宋庄开了一家铁匠铺,并以此为生。他坦言,之所以放弃画画,是喜欢手工铁器留下的岁月痕迹,喜欢一锤一锤认真做事的态度。而这些,正是今天社会所缺乏的。于是,蔡德全放下画笔,举起铁锤,开始了叮叮当当的打铁生活。日子虽然艰辛,内心充满自豪。 

  造访“小小铁匠铺”的那天上午,宋庄镇喇嘛村地头上的天空很蓝,云片很白,空气有点儿冷,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蔡德全站在门口等候我们,怎么看都找不着老辈儿那会儿的铁匠形象。不过铁匠铺本身真的很传统,一眼就能打开过去的记忆。穿过一道门帘是他的作品展厅,完完全全不同的两种氛围,从把生活打造成艺术的形象,到把艺术打造成生活的品位。这个1991年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学院的画家铁匠,曾给自己的手拍过一组365张写实照片,其中一幅叠满老茧的“手”便挂在作品展台上方,那是他人生转折和艺术蜕变中的某一天。

  铁匠铺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隔着一个装满了茶根水的紫铜钵,我们面对面谈起他和他的铁匠艺术。

  如果我不问,如果他不说,这件看上去像是被历史碰撞被岁月挤压得坑坑洼洼的紫铜钵,竟然是一件带有作者印鉴和“NO.1”编号的得意作品。但不是最早创作的那一个,那个刚完成就被他的画家朋友收藏了。他很喜欢自己正在使用的这件作品,上面保留了许多锻造时的情绪痕迹和汗水味道,记录下他在创作中的情感变化和艺术思考,也让他的铁艺多了不少看似意外的特殊效果。在蔡德全身上,艺术和生活的概念很容易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说,从生活的角度看,他的铁匠作品很艺术,从艺术的角度看又很生活。我的理解,艺术本身的形象可以看似不完美,但是艺术家的创作追求应该完美无缺。蔡德全对艺术的生活态度使人感受很多,正如他在阐述自己的新铁匠艺术观时所说:艺术的原生态美能够让人生发出重新寻找、发现和创作的激情。

  钵形器是他作为铁匠身份的第一个作品系列。喇嘛村过去喇嘛多,喇嘛多了钵就多。他喜欢钵还有一个原因,好玩不好打,特别是打造异形钵,那讲究就更多了。设计、下料、打制、出形、修形、打磨、表面处理,反反复复,用他的话说,越是不好打,打起来越觉得有意思。他的“钵”系列作品有的又大又薄,看着重捧着轻,加之各有各的构思,打制起来格外不易,一不小心就容易打俗了打漏了。说是钵,更多是钵的艺术造化,可以看做是形象化了的岁月造型,某种记忆的悄然现身;也可以想象成音乐的聚合,随着它们的自由呼吸,钵体随意鼓动起来,若非紫铜特有的酒红色泽,会觉得每一件作品都很柔软,像是一个个具有生命意识的金属形象,变幻出各种各样的美妙感觉。有人戏说,如果现在有喇嘛捧着他创作的钵去化缘,估计等不到云游四方早被高价买去收藏了。

  蔡德全手上有一件“破碗”,半边打满了锔子,从落满尘色般的铁锈来看,仿佛已经搁置了无数个春秋。初次见到的人,都会误以为这是一只脱了釉色的真碗,一只早该扔了的老瓷碗。他舍不得其中的传统内涵,通过自己的手小心地将生活和艺术锔在了一起。“最早的华夏文明都是老祖宗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先民生活所保留下的艺术源头美,通过其原生态金属概念的创作实践,使残破的生活用器在他的新铁匠艺术观中演绎为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锔补”系列,并形成自己的“朴实主义艺术”特色。作为一个职业画家,蔡德全给予自己最多的就是创作自由,从“798”、圆明园到宋庄,到当年只有他一个北漂画家的顺义北庄头村,从能画大画的工作室到自己动手垒起的北方农村土炕,越是自由,他的艺术感情便愈发专一。他的工作室角落里立着一个打着锔子的大缸,是好不容易淘来的。艺术的底蕴是文化,文化的底蕴是生活,他说,他在创作这类老物件作品时投入了太多的感情,每一锤都有自己的理解。“小小铁匠铺”里不少作品初看很老式,欣赏起来却很新颖,这也是原因之一。

  用铁锤保留传统技艺

  蔡德全把自己当成了真的铁匠,喇嘛村的村民也没把他看作是艺术家,只是有点儿好奇。“小小铁匠铺”开张伊始,他除了打造铁艺,还为村民做过不少铁匠活儿,焊狗笼子,打铁叉等等,照他的说法是为人民服务,也是为自己服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行为艺术表现,他摇摇头,从古代农耕文化的进步到博物馆的藏品,没有了铁匠会是什么现状呢?如今,在堪称宋庄农耕文化展览馆的铁匠铺,他亲手打造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挂满了一面墙,其中有一些是出于创作需要而创造的专业工具。视觉上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那幅整整占据了一面墙的当代油画。说到画面右下角“蔡小小”的签名,蔡德全笑了,2005年有一件油画作品要参加网上展出,想到自己的年龄和名气都不算大,干脆两小并一双,变成了现在这个被朋友被艺术界也被自己认可了的艺名。“和过去自己在‘798’工作室里画的大幅丙烯画相比,小有小的好处,一炉火,一把铁锤,到哪儿都能做起来。”他做艺术不挑地方,挑心情,挑想法。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铁匠铺的一个小小宗旨。

  有种收藏叫“传统”。蔡德全特别看重这两个字,这也是最能解释他一下子从油画家变成铁匠的两个字。他不理解,在华夏文明史上活了几千年的好东西为什么要扔掉呢?在他看来,有些东西可以不再继续使用,但不能轻易放弃,上面凝结着祖祖辈辈的情感和力量。因此,他打铁的目的很明确,创造自己的铁艺文化,以另一种艺术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形式,同时以复古创新为时代发展服务,给人一种有根的文化享受。今天,他的打铁声越传越远,远到有台湾收藏家坐着飞机来到“小小铁匠铺”……他从来不在网上出售自己的作品,包括那些不比袁大头大多少的铁质铜质杯垫,只想给喜欢铁艺的人一个在铁匠铺里亲身感受艺术氛围的选择机会。

  尽管宋庄有不少的画家收藏了蔡德全的铁艺作品,我还是想知道他是如何解读自己的另类创举。我们的对话直截了当??“还画油画吗?”“不画了。”“以后还会画吗?”“不会了。”再问,回答还是那么坚定,甚至有点儿决绝。有意义的事必须要有人去做,也许他的选择是对的,“798”不缺画家,宋庄同样不缺。采访中,蔡德全向我透露了一个新的另类想法,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当铁匠,儿子的儿子最好也能接班,那样他们家就是铁匠世家了。实际上,受到他的积极影响,两岁多的儿子已经学会坐在旁边用小锤子敲敲打打了。他的另类带给人更多的是感动和敬重,一位企业老总看了铁匠铺后,提出要给他块地建工作室,一所大学请他登台做有关当代铁匠艺术的演讲,该拒绝的他都拒绝了,该做的他都认真做了。他想留在宋庄这个喇嘛村,在这儿更贴近传统地生活。我问他,如果有一天喇嘛村也变成了商业楼群或工业区,还想继续打铁吗?他略一沉吟,点点头:“一个人就是一个铁匠铺,在哪打铁都一样,关键是能不能对艺术永远保持一种激情和责任感。”说着,蔡德全拿起一只带有宋代斗笠碗影子的斗形作品,直线、平面、斜角、大开口,表面拱起无数自然韵律般的丝丝筋纹,看上去不薄,一经触碰立刻发出清脆的风鸣声。转身再取过一只最大最能符合他“原生态金属概念”的紫铜钵,同样轻轻一拍,满屋乐声此起彼伏。闻声可知艺,想不到这两件全手工制作的大器居然一个拍来面面同声,一个处处不同音,其中的不凡匠心和技艺,绝非一个普通铁匠所能理解和企及。在艺术上,他属于那种要挖井就一定要挖出水的人。

  临别,有朋友请蔡德全站在自己的油画作品前拍一幅合影,这也是他所拥有的最后一幅能够代表自己油画家身份的作品了。画面上是一只画了两个多月的漂亮大狗,一只隐约带有“798”和宋庄画家村混合意识的生命造像。在他之前,我没有见过哪个画家能把一只狗画到如此既超现实又很写实,它的身躯上汇集各种自然与人文的元素,有些呈现出完全对立状态,比如狗头上的雨花石玛瑙缠丝纹和躯干部分的山水人物,但每一部分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扎眼的衔接痕迹,和谐而不显突兀,分开看又都是完整的画面。我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看一幅画或者看一个艺术家,看不懂的时候可以分开来看,那样就容易看得懂了。

  看蔡德全或是看蔡小小,一个画家一个铁匠,又该怎么看才更有意思呢?

  来源: 北京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