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南希(东京特约评论员) 钟媚 摄
● 话题背景
这几年,我先后担当过日本几家博物馆的特聘翻译员,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将博物馆、艺术园区作为他们的旅游景点,这让我越发意识到,国人的旅游品质正在朝着文化旅游发展,这让我由衷高兴。
如今,立川也成为了不少中国游客最喜爱去的景点之一,到那里感受浓浓的艺术创意氛围,别有一番滋味。去过立川的街头就会发现,那里有很多公共艺术作品,它们总是能给参观者不少惊喜:一抬头,就看见远远地,玻璃盒内装着一辆自行车,与银行标志相互辉映,感觉有些奇怪,往下一看,原来这是自行车停车处的“招牌”:玻璃盒里装的自行车是国际知名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现成品装置。它不仅是一件艺术装饰,而且这辆装有霓虹灯的自行车就在银行入口的正上方,夜间还可以为人们指引方向。
立川街头的艺术品很多,因为商店及服务机构多:商场东面的停车场出口挂着一幅绘画作品;北口停车场入口处则是尊人脸造型的雕塑,眼睛上面的部分看上去很像一辆汽车的造型,这是斯特西斯?爱得里格维奇乌斯的《脸?车》;在一座停车场的入口,放的作品也很有意思:锯子从对面墙上的整体中切割下来,切下来的部分墙体与整体遥相呼应,仿佛残垣与断墙在对话,所以作品的名字就叫“部分和整体的共鸣”。
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在立川,公共艺术作品都有待解读的实用与艺术合为一体的功能。远远就能看到的差不多3个成人高的红红的咖啡杯,那杯子其实是这家商场的通风塔,它仿佛在提醒你肚子饿了,该进这扇门里去吃东西了;而且,鲜红的颜色在灰色的环境中显得格外跳跃:可谓一举三得。到了立川中央图书馆门前,你能看到天桥楼梯下有只巨大的购物篮子,3.8米的篮子,样子是我们家里常用的那种,名字叫“最后的采购”,篮子里面也隐藏着一个通风塔。在立川,各种大型构筑物的通风塔,都被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作品包裹得一干二净,名字也五花八门像“访客”、“靶子的背面”、“紧张缓和的形态”等等;中国艺术家牛波也有一幅作品,名字叫“缝起来”。红色的背景板,缝补过的裂痕,顺着缝线看过去就看到了插在板上的针,你说这样的作品应该放在哪里?我看到了大红板上的禁烟标志了:可以想见,每一位到此吸烟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肯定不舒服,自然而然地就不会在这里抽烟了!
这里有的艺术作品不仅有意思,更具有功能性。前面所说的自行车装置,它的指路功能十分鲜明;而霓虹装置等艺术作品更是如此。当你走到十字路口,看到红色的霓虹灯大门,如果你和朋友约定的就是这个地点集合,就到了;伊势丹商场的霓虹装置是瑞士艺术家史蒂芬?安托纳斯库设计的;伊势丹商场过道里是以色列艺术家梅纳什?卡迪舒曼的《自然不笑,人却微笑》壁画。这里,艺术家为人行道设计了三叶虫地砖,走着看着欣赏着,一路上心情都很愉快。这些街头公共艺术作品,有的利用了建筑物的一角,有的利用停车场附近的一根柱子,它们都巧妙地利用了街头的物件,并自然消融在城市生活环境之中。
不仅如此,立川的街头还有一些需要你去琢磨的作品,而且越琢磨越有意思。你很容易就能看到街头有张高高的椅子,椅子旁边还有一双鞋,鞋头对着椅子的靠背。让人感觉应该还有人,但人到哪去了?如果你碰上晴天,扶着椅背,顺着鞋头看过去,就能看到“这个人”的影子,在街面上斜斜地拖过去。在高岛屋商场附近的天桥上,有幅作品也很有意思:天桥外墙面不同位置上一段段由黑色涂料画成的弧线,初看像是随手涂鸦,可是当你走到斜对面的株式会社商店门口,站在一个直径大约10厘米的圆中,抬头朝天桥上看,本来七零八落的弧线被你的眼睛组成了一个圆;除此位置,其它地方都无法《圆满》。真有意思!
艺术与环境完美结合,艺术让生活变得有诗意,这也就是立川能成为世界知名的艺术圣地的原因。 这里,整个街区就是一座露天艺术馆;这里,实用与艺术浑然一体;这里,人们生活在艺术氛围里。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