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一直有着它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近年来,青铜器在国外拍卖的行情日益走高,成为艺术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2007年3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苏富比中国陶瓷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由美国水牛城艺术馆提供的中国商代青铜酒器青铜?纹方?成为全场焦点,最终以810。4万美元被英国康普顿?弗尼博物馆拍得,创下了历年来青铜器拍卖的全球第二高价,仅次于2001年在美国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以924。6万美元拍出的西周青铜器皿天全方?。
回首2006年10月在澳门举办的崇源国际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韩国一买家以2000多万港币拍走了“中国古董”专场中一半左右的青铜器,该财团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中国的青铜器,筹建青铜博物馆。世界上各大博物馆都非常注重收藏中国青铜器,在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里都设有专门的中国青铜器馆,不遗余力地收集青铜器之珍品。在西方,青铜器被认为是和雕塑、油画齐名的收藏选择。
目前在我国,书画、瓷器等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青铜重器却只能囿身于博物馆内。在全国也仅有两家专业青铜器博物馆??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和企业办的保利博物馆。专家学者出版的青铜专著寥寥无几,也很少有人能有资本收藏青铜器,研究成果过于专业,普及性知识严重匮乏,上万件珍贵青铜器早在解放前就流向国外,许多有关青铜器的研究课题需要依靠国外藏品的资料。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专访了青铜器的研究和鉴定专家贾文忠先生。
贾文忠说:“目前,有专家学者呼吁中国的青铜学应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这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世人认识我国青铜器的价值。”
青铜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之所以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是因为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国的青铜器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末周初。至西周中期时,青铜器无论在艺术成就上还是科技水平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一大批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品相继问世。青铜器出现伊始,就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贵族祭祀、宴飨、丧葬等礼仪活动中,并非一般平民百姓可以使用。青铜器还是当时礼制的体现,即“器以藏礼”。古代文献记载“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代表王权,可见青铜器的地位之高。
“青铜器收藏可以说是伴随青铜器的产生而产生的,史书记载,西周时,人们就开始重视收集前朝的青铜器,并视之为圣物。对青铜器的研究从汉代就开始了,宋代形成了金石学,明清时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国时期的研究又加入了科学考古,使青铜器研究有了重大进展。在当时,拥有青铜器,会鉴别赏玩青铜器,几乎成了上流社会高贵身份的一种标志。这种对于青铜器的狂热追逐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到1949年,研究青铜器的书已经达到上百种。”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惟有青铜器是被全世界一致认可的。青铜器以其品类多、历史悠久、存世量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青铜器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青铜器上记载的铭文对于研究断代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青铜器铭文,特别是篇幅比较长的铭文,是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没有经过后世的修改,保留了当时的真实的面貌,因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些铭文真实地印证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为了解失载或记载甚少的上古朝代提供了宝贵资料,为历史的断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
除此之外,青铜器还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灿烂的青铜艺术,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失去人身自由却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奴隶们创造的,这些种类繁多的纹饰、式样,不仅表现出铸造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奴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历史的见证。
青铜器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上。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标志着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不同时期的采矿和冶炼的水平。青铜主要是铜、锡和铅的合金,
古代如何取得锡和铅,至今尚未有任何具体资料,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炼炉的构造,冶炼的方法,原料、燃料、浇铸的铜锭形式和合金成分等等,都是值得反复研究的问题。
经济价值就更是自不待言了。青铜器物毕竟年代久远,工艺复杂,最值得收藏的珍品都藏身于国家博物馆。另外,国家对于这些国之重宝有一定的法规政策保护,民间收藏的精品很少,一旦出现,拍卖价格就非常高,绝对让一般收藏者望而却步。贾文忠介绍说:“对于青铜器的价格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参考要素:一是要流传有序,出处清楚,其拥有权的历史清晰可循;二是历史年代要久远,尤其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三是制作精美,造型独特;四是要有铭文,内容与某王或某重大事件有关;第五是保存状况好,没有破损也没有修复过;六是存世量少,物以稀为贵。”
从民国以来,许多国家就不惜斥巨资购买中国青铜器的精品,于是大量珍奇的青铜器都流散到了海外。重视青铜器,重视中国历史,就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青铜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不应为我们所遗弃。传统文化的延续就是要海纳百川,使各种文化得以承续。中国的青铜器文化脉络不应该断裂,更不应该被漠视。因此,建立“青铜学”就势在必行。
“青铜热”的再次掀起,是传统文化寻根的一个表现。“青铜器”理应得到它应得到的重视,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马晨)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