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路人在仔细观看“瓷房子”墙壁上镶嵌的瓷瓶。
认领3只大熊猫,3家以餐厅方式经营的“博物馆”,自称用价值20亿的瓷片建的休闲娱乐中心,号称100亿的家产……这些都属于同一个人,一个名叫张连志的天津人。
张连志是谁?
他的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将旗帜插上南极的,他是被吉尼斯认可的收藏古文物数量和品种最多的人;他还是世界上认领大熊猫、丹顶鹤、白颊长臂猿的第一人。
现在,他用4亿多块古瓷片、5000多个古瓷瓶、4000多个古瓷盘和碗、300多尊石狮子、300多尊佛造像、20多吨天然水晶石造就了一座“瓷片房子”,作为休闲娱乐中心。
有人质疑他此举纯属炒作,使收藏庸俗化,也有人认为他是在打古董品牌。张连志都不为所动,他说收藏不能不涉及钱,大俗才有大雅。
古玩历经沧桑,如何不让它粘上太多的铜臭味,不仅是值得商家思考,也同样值得读者思考的问题。
面前这个身着灰色休闲衫的中年人拿着一个明代瓷帽筒,说话间,突然将帽筒向上空抛去。听着周围的惊叫声,他稳稳地接住,然后露出恶作剧似的微笑。他就是张连志。
“我可能是疯了,而且疯得不轻。”张连志才到“知天命”的年纪,对于外界“痴人”、“疯子”的评价,他平静地回答道。
张连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位痴人、一位用常人的思维逻辑难以框定的人。
建房子的瓷片值20亿?
天津的赤峰道上,瓷瓶砌就的院墙、嵌满瓷片的屋宇、意欲飞空的瓷龙??这个被当地人称呼为“瓷房子”的建筑尚未竣工,但其华丽和神奇已经吸引了门外很多人围观。即使脚步匆匆的路人,路过时,也不免扭头看上两眼。
“瓷房子”原本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法式建筑。2002年,张连志斥资3000万元买下,开始了他“疯狂”的“瓷房子”之梦。这个梦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用碎瓷片和其他古董覆盖原有建筑;复杂的是,这个梦要用长达6年的时间来完成。在张连志看来,“做瓷房子是小时候搭积木的感觉”。
“用于建房子的藏品只占了张连志4个仓库当中的1个。”张连志的好朋友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栏目在介绍瓷房子时说,这栋房子起码值20多亿。据记者了解,这个即将建成的“瓷房子”将是一个休闲会所。广州荔湾博物馆附近古玩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这件事情更像一次商业化炒作。”
明代石盆当洗手池
“一件完整的、价值连城的瓷器,我舍得摔成碎片吗?整幢房子,屋顶那颗红色五角星是我打破几个瓷瓶拼成的。那种颜色你不能用新的,我那没有新瓷片。摔的时候也很心疼,要挑没人的时候摔。”想起当时的情景,他仍然唏嘘不已。
古瓷片是张连志收藏中的重要部分。截至2002年时,张连志已收藏了2亿多片古瓷片。
记者从“瓷房子”的工地上随机拿了4片瓷片,拿给广州荔湾博物馆附近一家古玩店的老板鉴定。古玩店老板这样对记者说:“瓷片的价值很难估算,要看收藏的人是否有需要,通常收藏的人需要瓷片来做比对、学习用,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更多都有可能。这些瓷片应该是元代钧瓷。”
这位古玩店老板还告诉记者,能收集这么多瓷片,挺不容易。有的瓷片是从河底捞上来的,也有的是从古砖窑附近挖到,但价格不好说,因不同瓷器而有不同。
事实上,张连志独一无二的展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他有3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同时又是酒楼,能吃能赏,举目可见逾百年的古物。仅华蕴博物馆一家,馆藏文物就有上万件。
在博物馆经营餐厅
走进这座“能吃的博物馆”,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走。洗手池都是明代石盆,茶壶、桌椅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古董?寻常百姓家难得一见的古董,在这里随处可见。“哎呀,天哪,怎么办?”一个客人刚刚坐在椅子上,就碰落了旁边的一件东西,吓得她赶紧站起来。这样的景象在这里想来并不少见。
2002年2月9日,张连志的三家餐厅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收入吉尼斯收藏文物最多的酒家。次年3月26日,这三家餐厅被有关部门正式被命名为博物馆。“不能在餐厅里放古董,那么在博物馆里搞餐厅总是可以的吧。”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调换。
每当张连志说起瓷器,整个人便完全投入到了另一个世界。那时,他的神情举止往往会让人忘记他还是个商人。鉴定瓷片时,他会双目紧闭,瓷器在他手中轻转、摩挲,进而他将瓷片贴近脸颊,仿佛能够倾听瓷片讲述。“我要看它为什么这么美?它怎么这么美?这个颜色为什么是这样的?”
想在瓷片房子搞时装秀
张连志自称出生于天津一个收藏世家,父亲是盐商,母亲是名门望族。上世纪80年代,张连志下海经商,跑广州掘得第一桶金,后又跑上海,经营过服装百货,也买卖过黄金,甚至还远赴蒙古,开过美容店。1991年夏天,张连志在频繁的广东之行后,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所有的生意,在自家一间26平方米的住房,开起了天津第一家、以经营活海鲜和粤菜为主的餐馆,取名“粤唯鲜”。“现在计划在广州开店。”
然而,张连志的藏品中来自广东的并不多,而以天津本地的为主。天津离北京很近,曾经辉煌过。离宫里很近,就有很多家具和瓷器,很多遗老遗少都在天津住过,也出过很多的收藏家和玩家。
“我想给瓷房子做一个时装秀,‘瓷房子’品牌的时装秀,用老瓷片去做一个时装秀。我们以后可以做成一个文化产业链。这也是一种无形的传播。”这个瓷片狂人的梦才刚刚开始。
被人质疑收藏庸俗化
用瓷片建房子,再把“瓷房子”搞成休闲会所,这事难免引起人们诸多的争议。广州荔湾博物馆附近古玩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这件事情更像一次商业化炒作。那些破碎的瓷盘子,如果品质一般,即使是真品,也只值几百元。但是,不管怎么说,能收集如此大量的瓷器,还是很厉害的,想必还是会有几件镇店之宝。”
这位老板还说,暂且不论“瓷房子”是否商业化炒作,究竟是不是一件艺术精品,“古董”牌、文化牌已经开始流行起来却是不争的事实。除了电视台上各种类型的鉴宝节目,古董本身也成为商家的一张文化牌。张连志告诉记者,收藏,不能不提到钱,因为要用钱买,但是如果只谈钱,就“太臭了”。珍贵的古物历经沧桑,如何不沾染上铜臭味,这不仅值得商家思考,也同样值得读者思考。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