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3月,云南省质监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珠宝玉石饰品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共检查900家经销企业近90万件商品,并有针对性地对其中76家经销企业的223件商品进行抽样检验。经检验,检出以假充真珠宝玉石饰品38件,以次充好饰品3件。
据介绍,这是近十年来,云南省质监局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对珠宝玉石饰品质量进行专项抽查。记者从此次云南省珠宝玉石饰品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检验情况分析到,该省珠宝玉石饰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珠宝玉石饰品标签标示问题尤为突出。从此次抽查情况来看,该省珠宝玉石产品,尤其是非镶嵌类珠宝玉石饰品产品标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无标识、标识内容不全、标注错误、使用不规范货品名称等。在查看的900家企业中,近80%企业销售的货品不同程度存在无标识或标签标识不规范的情况,查看的近88万件非镶嵌类珠宝玉石饰品中56%的货品无标识或标签标识不符合DB53/68-2008《珠宝玉石饰品、贵金属饰品标签标识》规定要求,存在标识内容不全、标注不规范或标识错误的情况,如标签标示定名错误,出现“水石”、“河南江花手镯”、“阿富汗手镯”、“马来玉”、“奥晶手链”等标准中没有的名称,有的定名不规范,出现“缅甸
翡翠玉”、“缅甸
翡翠A货”、“A货翡翠”等不规范的名称,在抽查的133件货品中,有26件使用不规范名称,占有标识非镶嵌类珠宝玉石饰品抽查总数的19。55%;而珠宝镶嵌饰品标签标注相对规范,抽查的25件珠宝镶嵌饰品中23件标签标注内容符合标准要求,仅有2件标签标注使用不规范的货品名称,占抽查总数的8%。
二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抽查情况显示,在云南省珠宝玉石饰品经营中仍然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情况。在从90万件货品中抽查的223件货品,检出以假充真样品38件,占抽查样品总数的17。04%,其中,非镶嵌类珠宝玉石饰品36件,镶嵌类珠宝玉石饰品2件;在镶嵌类珠宝玉石饰品样品中检出以低等级冒充高等级的货品3件,占抽查样品总数的1。34%。
三是少数省外检验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与实物质量不吻合。在此次抽查的223件货品中,有114件货品附有相关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涉及云南省8家检验机构以及国家珠宝玉石饰品质量检验中心、中宝协宝玉石检测中心、北大宝石鉴定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地大宝石检测中心等10家省外检验机构,经检验有4件货品检验结论与鉴定证书检验结论不一致。其中1件鉴定证书检验结论为翡翠花件,实测为“翡翠(处理)漂白、充填处理”,另有3件钻石镶嵌饰品,鉴定证书钻石等级均高于实际检测质量等级。
四是个别无资质检验机构非法开展检验工作。在此次抽查工作中,抽样人员发现北大宝石鉴定中心瑞丽分站在未办理任何手续,在未取得合法资质的前提下,擅自开展检测活动,为经销商出具检测报告和鉴定证书。在瑞丽市质监局调查取证中发现,该检验机构为1家经销商出具的5份检验报告中,有3份检验结论为天然宝石的检验报告,实物检测实际为人工宝石,检验结论明显错误。
针对此次抽查结果,对产品质量不合格、无标签或标签标示不规范的企业,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质监部门将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对此次专项抽查中质量合格、标签标识规范的企业,如:七彩云南、昆百大、百爵珠宝、云地矿珠宝、景兰珠宝、翠玺珠宝、曲靖仁和珠宝等企业,将予以通报表扬。
作者:傅小冰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